相关文献
-
-
特区实践与理论
新中国建立后的美学研究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主要集中在有关美的本质的讨论中,以对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或者是二者的统一,以及对美的客观性、社会性、主体性等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不同的美学观点,出现了以朱光潜、蔡仪、李泽厚等为代表的美学派别。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美学思想的研究的展开,出现了刘纲纪等人提出的实践美学论。在对美的本质研究的同时,也展开了对审美心理和美感的研究。1984年王朝闻出版了《审美谈》,1985年彭立勋出版了《美感心理研究》,拉开了新时期审美心理研究的序幕。彭立勋教授30多年来,集中对审美心理、审美经验进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先后出版了《美感心理研究》《审美经验论》《美学的现代思考》《趣味与理性:西方近代两大美学思潮》等专著。2014年,海天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新作《审美学现代建构论》(深圳学派建设丛书之一),该书从审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
-
江苏教育
教育审美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它是教育学与审美学的统一,而非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它是一般的教育过渡到美育的中介,是一般的美学与美育学的中介性学科。也就是说,不建构教育审美学,美育学就无法从一般的美学中分化出来。不经过教育审美的中介,一般的教育无法转换为特殊的美育。可见教育审美学是一门填补空白、弥缝断层的学科。它既是架在教育与美育之间的桥粱,也是架在美学与美育之间的桥梁。美学与艺术在保持纯正品格的同时,重心下移...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
-
美与时代(下)
创新审美经验研究理论体系章辉:你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长期从事美学研究,在审美学、西方美学、比较美学、文艺美学等领域建树颇丰,并形成自己鲜明的学术特色,被同行专家称为我国新时期审美经验研究领域代表性美学家之一。你在《审美经验论》一书中提出要更新审美经验研究的思维方式,并倡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论于审美经验研究,这对审美学的理论创新有何重要意义?彭立勋:虽然对审美经验的研究,早已引起众多美学家的重视和兴趣,但是,人们至今对其规律的认识还是有限的。有的当代西方美学家甚至认为,迄今为止对于审美经验的主要内容进行透彻研究的人寥寥无几。这可能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估计不足,但也反映出美学界对现有的研究水平的不满。如何在更高水平上对审美经验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以求得对于它的特殊性质和规律有更深入、更切实的认识,是摆在当代美学家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我认为,要在现代水平上对审美经验做出新的、深人的分析,必须借鉴现代科学方法论,在更新思维方式上做出更...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