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郭宏
出版: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
页码:1-309页
字数:490千字
电子版价格:¥138.00
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234条词条。

您购买后即可:1、在线阅读全部词条
       2、下载阅读本书
下载App,随时查阅本书
分享到:

《糖尿病性耳聋 》

仅显示词条 显示摘要

糖尿病患者合并感音神经性耳聋是由Jordao于1857年首次报道,他们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耳聋多为双侧对称性的感音神经性聋,既可能为耳蜗性聋,也可能是蜗后性聋,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常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自此报道之后,糖尿病与听力损害的关系引起... [详细]

随着对糖尿病与听力受损关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对糖尿病患者耳聋的发生机制产生兴趣。张桂茹等认为糖尿病患者内耳损害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同时脂质代谢紊乱也造成脂肪滴在毛细胞内沉积,引起... [详细]

糖尿病患者形态学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血管内皮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即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显然与高血糖状态有关。其另一个显著的形态学特点是听神经元损伤,以雪旺细胞病变、髓鞘退化和轴突损害为特征。关于糖尿病引起... [详细]

对糖尿病性耳聋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由萌芽到奠基到发展时期,各阶段的研究侧重点不同,研究结果也并不一致,但随着... [详细]

[1] 黄夜明, 潘长玉,顾瑞,等. 糖尿病患者测听结果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0,25:354.[2] 李南华,王晓东,王延芳子. 糖尿病患者听力初步调查[J].中华耳聋咽喉科杂志,1986,21:164.[3] 张桂茹,王重远.糖尿病患者内耳病变及耳聋机制的实... [详细]

外耳是指能从身体表面观察到的耳朵部分,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主要负责收集环境声波并将其传送至耳内。(一)耳郭耳郭对称地位于头颅两侧,主要由弹性软骨构成,外覆薄层的软骨膜和皮肤。皮肤与皮下组织接连紧密,血管浅表,血流缓慢,因此外耳易被... [详细]

中耳主要包括鼓膜、中耳腔、听小骨和咽鼓管,负责放大声波并将其传送到内耳,在高声强下,中耳一定程度上还能保护内耳。当声波经外耳道传入中耳时,振动的空气粒子产生的压力变化使中耳外侧的鼓膜发生振动,鼓膜的前后振动使听骨链做活塞状移... [详细]

内耳外观类似雕刻精细的工艺品,盘旋曲折,形似迷宫,故又被称之为迷路。内耳的结构不易分离,它是“藏”于颞骨岩部内的一系列管道腔。内耳外侧由厚2~3 mm的骨质包围,形成骨迷路。在骨迷路内部悬浮着形状相同但只有其1/4大小的膜性管,被称之... [详细]

听觉传入通路主要由三级神经元相互联系连接而组成。第一级神经元细胞位于内耳蜗轴中的螺旋神经节内,周围突到螺旋器毛细胞,感受声波引起的内淋巴波动,中央突合成位听神经,经内听道、桥小脑角入脑桥,止于蜗神经核团。第二级神经元细胞在蜗... [详细]

听觉传出通路的起始神经元包括两类:一类为存在于上橄榄复合体外侧的外侧上橄榄核,该类神经元呈梭形;另一类为弥散于复合体内侧、腹侧和前部的内侧上橄榄核。外侧的成分主要投射至同侧的耳蜗,大多数止于内毛细胞;而内侧的成分则主要分布于... [详细]

[1] 康友敏,段相林. 动物听觉器官的进化[J]. 生物学通报,2002,37(12):12-13.[2] 戴维萍,熊建文. 听觉系统的定性分析及应用[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18(1):27-31.[3] 杜功焕,朱哲民,龚秀芬. 声学基础[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6... [详细]

外耳道在传递声音的同时能对声波进行共振。成人外耳道长约2.5 cm,形状弯曲,呈圆柱形,一端封闭,依据物理学原理,一端封闭的圆柱形管腔对波长为其管长4倍的声波有最好的共振作用,据此推算,外耳道的最佳共振频率波长为10 cm,即3 400 Hz。国外... [详细]

耳廓通过改变的不同频率声波的传播特性从而提取声音定位信息,由于头颅两侧外耳之间存在物理间距,声波到达双耳的时间和强度不同。当声源从右侧传来时先抵达右耳,再抵达左耳,由于传输距离长,声源抵达左耳时的强度要低于右耳。经中枢神经系... [详细]

鼓膜斜位于外耳道末端,是一椭圆形的半透明薄膜,约0.1 mm厚,类似话筒中的振动膜,具有较好的频响特性。鼓膜的振动频率通常与声波一致,但其振动形式则因声音频率的不同而有差异。鼓膜不同部位的振幅大小不同,沿锤骨柄向下,延至近底部的鼓膜... [详细]

中耳腔内悬有一套十分精致灵巧的小骨头,这些小骨可以增强声波,称为听小骨。3个听小骨以其特殊的连接方式形成的听骨链作为杠杆,将声波由鼓膜传至内耳,实现有效的阻抗匹配。听骨链的运动轴向前通过锤骨柄,向后通过砧骨短脚。以听骨链的运动... [详细]

圆窗也称蜗窗,位于鼓阶的始端,薄而具有弹性。当镫骨向内移时,振动经前庭阶的外淋巴沿蜗孔、鼓阶再传到圆窗,骨迷路内的外淋巴液压缩性很小,引起圆窗膜外凸。因此,圆窗起到一种缓冲作用,为声波在外淋巴液中的传导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当鼓膜... [详细]

鼓室肌包括鼓膜张肌和镫骨肌,前者受三叉神经支配,收缩时将锤骨柄与鼓膜向内牵引,使鼓膜紧张度增加,并相应地引起镫骨足板推向前庭窗,以致内耳外淋巴压力增高;后者为人体最小的肌肉,受面神经支配,收缩时牵引镫骨头向后,使足板前部向外跷起... [详细]

(一)维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咽鼓管管壁的弹性作用、周围组织的压力以及咽部的牵拉作用使咽鼓管的咽口平时常呈闭合状态。当进行吞咽、打哈欠、打喷嚏等动作时,咽鼓管管口临时开放,可以调节鼓室内的气压,使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保持平衡,从而保... [详细]

感音功能,即将传入的声能转换成适合刺激耳蜗神经末梢的形式。声波振动能通过镫骨足板传至外淋巴液后,迅速传至整个耳蜗系统,当镫骨内移时,圆窗膜外凸,前庭阶与鼓阶之间形成压力差,进而引起基底膜振动,振动以波的形式沿基底膜传播,靠近蜗底... [详细]

对声音信息的编码是指分析传入声音的频率、强度等特性,以使大脑能处理该刺激声中所包含的信息。近年来,从人耳记录到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等研究证实,耳蜗内存在着主动的释能活动,即生物电能向机械(声频)能的转换,表明耳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