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为现代医学诊断疾病,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病理变化规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优势。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黄帝内经》 中有 “消瘅”“脾瘅”“消中”等称谓,我国古代医家结合...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6232)
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是由早期的胰岛素抵抗转变为晚期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相比,病证结合诊疗模式集合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在诊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医家的接受程度最广。病证结合诊疗模式已成为医学界诊疗2型...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56603)
一、中医传统方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糖尿病的病理改变可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及大、中、小、微血管病变与神经病变,因而其并发症较多,且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致残甚或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18549)
一、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方案气阴两虚夹瘀证的实验研究为了科学地探讨张景岳阴阳互济法的应用规律,本研究组从动物实验的角度探讨更为合理的降糖组方、研究左归降糖方对糖尿病大鼠模型及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左归降糖方中...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16769)
糖耐量指人体对摄入的葡萄糖具有很大耐受能力的现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即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水平。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利用这一试验可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调节能力。WHO标准化的OGTT: WHO推荐...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1989)
葡萄糖耐量减低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代谢状态。1997年以前的诊断标准为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时,其空腹血浆葡萄糖7.8 mmol/L,在服糖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 mmol/L并小于11.1 m...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2580)
葡萄糖耐量异常 (IGT) 是指葡萄糖耐量曲线异常,但不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尚不足以诊断为糖尿病。葡萄糖耐量异常有以下3个特点: ①糖耐量曲线异常,有一点或一点以上血糖值高于正常,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②长期随访,大多数患者可转变...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4044)
一、发病原因1. 急性感染 是DKA的重要诱因,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感染常见,且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急性感染又可是DKA的合并症,与DKA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更增加诊治的复杂性。2. 饮食失控和/或胃肠道疾病 如饮食过量、过甜 (含...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211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西医治疗措施主要有:1. 补液 DKA患者常有严重脱水及低血容量,液体损失通常可达4000~8000 mL。补液不仅能补充血容量、增加组织微循环灌注,而且有利于胰岛素进入组织间液发挥生物学效应。最初血糖水平下降主要是由于血...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200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中医学 “消渴”、“呕吐”、“嗜睡”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病因病机是气阴亏虚,血脉痹阻,湿热蕴结,属本虚标实之证,是在消渴病基础上所发。消渴病的病机主要为气阴两虚,气虚以脾气虚为主,阴虚以肾阴虚为要。《医...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5538)
一、发病机制首先是应激,如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外伤、手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中暑或低温等出现了应激反应,而促使其机体大量分泌与胰岛素作用相反的激素如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使...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1141)
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的救治措施如下:1. 大量输液 尽快补液恢复血容量,开辟一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并尽可能通过口服或胃管进行胃肠道补充温开水,纠正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日总补液量4000 mL至8000 mL,并视脱水程度、血压、尿量、心脏功...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683)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属中医学 “消渴”、“痉证”、“中风”、“厥证”等范畴。《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谓 “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虚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感受外邪,肺燥津枯; 饮食不节,脾胃失运; ...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4433)
一、发病原因1. 大量服用双胍类降血糖药物 双胍类药物,尤其是苯乙双胍能增加无氧糖酵解,使乳酸生成增多; 能抑制肝脏和肌肉等组织摄取乳酸; 能抑制糖原异生,使肝细胞内丙酮酸不能转化为葡萄糖,因此丙酮酸与乳酸均增多。特别是有肾功能减退...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1170)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救治措施主要有:1. 预防为主 双胍类药物如苯乙双胍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肝、肾、心功能不全者,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降解及通过肾脏的排泄均降低,可导致双胍类药物在体内蓄积,因而在应用双胍类药物前应查明肝、肾、心功...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804)
乳酸性酸中毒属于中医 “秽浊”、“神昏”、“脱症”等范畴,为消渴病的危重变症之一。本病起病急,变化快,易出现神昏和阴脱阳亡。中医认为其发病乃因气阴两亏,痰浊内生,阻滞中焦,蒙蔽清窍所致。其病理基础为本虚标实,本为气阴两虚,标为痰...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4935)
一、发病原因1. 药源性低血糖 目前已有50余种药物引起低血糖的报道,除胰岛素药物及口服降血糖药外,非降糖药中的肾上腺素能拮抗药、水杨酸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也可引起低血糖。且老年人常兼有隐性心、肾功能不全,发生低血糖时...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1185)
糖尿病低血糖的救治措施主要有:1. 指导服用降血糖药 告知患者必须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不能擅自停药、减药、改药或盲目用药。胰岛素、优降糖因降糖作用比较强需慎用,尤其是老年患者。磺脲类药由于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刺激胰岛细...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723)
中医学将其归于 “虚证”、“脱证”、“厥证”、“昏迷”等,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规范病名为“消渴厥”。乃饮食过少,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气血不能上荣,心神失养,轻者心悸、动风,重者厥脱、昏迷。一、辨证论治(一) 肝郁脾虚证1. 主症 ...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2059)
糖尿病肾病其临床特征首先表现为微量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发展进入糖尿病临床期,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之后病情进行性恶化,出现氮质血症,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而需替代透析维持生命。糖尿病肾病归属于 “消渴”、“水肿”、“虚劳”、“关...
[详细]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
字数(2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