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二、化学治疗

相关工具书解释

·乳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化学治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辅助化疗的目的是消灭亚临床的微小转移灶,从而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以提高生存率。传统的化疗方案如CMF方案(CTX+MTX+5-FU)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疗效,然而对于不同期别的乳腺癌,选择何种化疗方案最佳,仍存在很大争议。目前一些新的研究表明,AC方案代替了CMF,AC-T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类)的方案优于AC,而加用卡培他滨或吉西他滨并没有改善预后;而不含蒽... (本文共515字) 阅读全文>>

相关文献

重组人IL-11衍生物及重组人IL-11对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

新医学
新医学

化学治疗时,化学治疗药物可引起的骨髓抑制及与之相关的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阻碍化学治疗正常进行,并影响化学治疗药物剂量的提高[1]。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常用的方法是输注血小板悬液,但输注血小板可能增加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风险,而且反复输注血小板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2]。目前已上市的升血小板药物包括促血小板生成刺激因子、重组人IL-11(rhIL-11)和rhIL-11衍生物[3-4]。本研究旨在观察rhIL-11衍生物和rhIL-11对化学治疗后造成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后出现Ⅲ~Ⅳ度血小板减少(≤50×109/L)患者63例,均符合以下入组标准:经确认为恶性实体瘤、非髓系白血病患者;年龄18~75岁;一般状态美国东部肿瘤医师协会(ECOG)评分2分或以上,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新医学》

化学治疗交替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新医学
新医学

近20年来随着工业化速度加快、环境污染加重、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升高,肺癌已经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肺癌中85%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我国NSCLC中约有30%的患者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而腺癌患者突变率更是高达50%。既往晚期NSCLC的治疗模式是一线用3代含铂方案化学治疗,进展后使用二线化学治疗,治疗效果非常不理想,总生存时间(OS)为8~10个月,1年生存率30%~40%,且不良反应难以耐受,限制其广泛应用[2]。多项研究均证实,EGFR突变患者一线使用EGFR-酪胺酸激酶抑制剂(TKI)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更低,但相比一线化学治疗并不能延长患者的OS[3-4]。Tony-Mok等[5-6]研究发现一线化学治疗交替厄洛替尼治疗的FASTACT模式对比一线化学治疗能明显延长晚期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 (本文共4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新医学》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新医学
新医学

肺癌是我国的常见肿瘤,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在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0%,化学治疗是NSCLC治疗的重要方法,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吉西他滨就已经被确定为治疗晚期NSCLC和胰腺癌的一线药物。本研究采用吉西他滨与奈达铂组成联合方案治疗晚期NSCLC,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NSCLC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33~72岁,中位年龄61岁。均经病理学确诊,病理分型:腺癌16例,鳞癌5例,腺鳞癌3例。既往曾接受一线化学治疗后出现病情进展,且已停用化学治疗或靶向治疗至少4周。患者均有可测量的临床或CT观察指标,可评价近期疗效。治疗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基本正常,Karm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化学治疗知情同意书。临床主要观察肿瘤缓解率和化学治疗相...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新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