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酒泉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加强。中共酒泉市各级组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通过开...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4344)
(1)承包责任制的探索1979年2月,中共酒泉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提出发挥生产队自主权、加强生产责任制等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随后,地县围绕解决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大集体、“...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5526)
1990年至1994年,酒泉地委、行署在农村组织开展了“五双一加强”建设。一是实施“双千”工程。提出从1990年开始,力争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过千元,5年粮食亩产过千斤的目标。地、县、乡、村也层层制订出以科技兴农为先导,水肥土种四大建设为基...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3267)
酒泉的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主要是调整统购统销制度,有限度地开放农产品市场。1979年2月,全区提高生猪、菜牛、菜羊、鲜蛋、蔬菜等18类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同年11月,提高猪肉、羊肉、禽、蛋、...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2434)
农村税费改革,被称为1949年以来继土地革命、改革开放初期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制之后的“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大包干以前,农民是集体中的一员,收入和支出以生产队、大队和公社核算,农业税由集体缴纳。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户成为农业税...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320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酒泉农业生产出现了条件明显改善、耕地面积逐年增加、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新特点。1997年1月,地委、行署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形势,制定...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3062)
2008年,酒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一特四化”农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2008年8月17日中共酒泉市委、酒泉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提出了加快全市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2488)
1981年7月,酒泉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企业的一切重大问题,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生活等问题,党组织决定后由厂长负责实施。这一政策明确了厂长(经理)在生产经...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871)
(1)厂长(经理)目标责任制的实施1984年后,酒泉厂长(经理)的企业法人代表资格逐步确立,随后推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1986年7月,行署召开县市长会议,讨论起草了《关于试行国营企业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办法》、《关于实行厂长(...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2431)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工业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这一新的改革精神,酒泉从1995年正式开始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1)三改...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4223)
1978年前,农村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结构基本上是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单一结构。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酒泉各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的步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725)
新时期,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1978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为37.2万吨,粮食单产只有292千克。为尽快增加对粮食的有效供给,在鼓励、扶持农民进行粮食生产且增产增效的同时,酒泉从发挥区域优势目标出发,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商...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748)
2007年,全市农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2亿元增加到3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4.56倍,年均增长6.1%。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07年,全市棉花产量达到8.65万吨,比1978年增长27.8倍;油料产量达到0.74万吨,增长48%;糖料产量达到7.61万吨,增长...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431)
新时期,酒泉制种产业快速发展。2001年,全区各类作物制种21.43万亩,其中玉米7.19万亩、瓜菜4.25万亩、花卉0.27万亩、牧草0.99万亩、小麦2万亩、棉花6.72万亩。对外制种15.62万亩。制种产量4.9万吨,产值41523万元,实现利税2081万元,农民人...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833)
20世纪70年代,推广小麦、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改革耕作制度。改小麦、玉米一次追肥为多次追肥,扩大间作套种、复种绿肥面积。推广塑料大棚栽培蔬菜、硝酸稀土肥料、小麦叶面喷磷、棉花高密度栽培、矮壮素、药剂除草等新技术20多项。20世纪8...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688)
1978年1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三北”(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计划用73年(1978~2050年)时间,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贯穿陕、甘、宁、青、新、晋、辽、吉、黑和内蒙古等13个省(区、市)69个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县的...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430)
1982年,贯彻林业部《关于全国平原绿化“五、七、九”达标规划》、《北方平原县绿化标准》,实施平原绿化工程。1990~2000年,酒泉地区5个农业县市,开展“四旁植树”,采取渠、田、路、林统一规划,建设多功能、高效综合防护林体系。至1992年...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444)
绿色通道工程是以国道312、313线为主线,以酒泉—敦煌公路沿线为骨架,以防风固沙、绿化环境为主要功能的一项系统工程。1998年正式启动。统筹规划,制定实施管理办法。工程建设范围涉及4县市的9个城镇27个村屯。建设总任务为造林1321公顷,总...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486)
2002年,酒泉市退耕还林工程在金塔县进行试点。试点区域包括黑河两岸的鼎新、双城、天仓、芨芨四乡镇和黑河西岸的重点风沙口。当年,退耕还林20000亩,其中经济林3990亩、生态林16010亩。200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制定《关于退耕还林(草)实施办...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348)
新时期,酒泉市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优化种群结构,提高科技含量,转变养殖方式,增加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养殖,畜牧业不断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1986年,开始瘦肉型猪的改良、示范、推广。1989年,...
[详细]
《酒泉通史·第五卷》
字数(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