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也称为蓝细菌 (cyanobacteria),又称为放氧细菌 (oxyphotobacteria),是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单细胞藻类,丝状或非丝状的群体,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咸淡水和陆生环境。蓝藻细胞壁的内层是纤维素,外层是果胶质,细胞壁外常具胶被或...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1753)
铜绿微囊藻属于单细胞藻,光能自养型生物,分类上属于色球藻目、色球藻科、微囊藻属,是富营养化淡水中最常见的有毒蓝藻。其特征是细胞小,直径只有几微米,缺乏单独的鞘,常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藻细胞内含有伪空胞结构; 藻细胞体为浅蓝绿色...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1075)
拉氏拟柱胞藻是近年来发现能够引起水华的一种优势淡水蓝藻,分类上属于念珠藻目、念珠藻科、柱胞藻属。其特征是丝状藻,整条藻丝粗细均匀,不同地区形态大小有差异,多数为直线形,某些地区的藻丝呈卷曲形。单个细胞长度3~10μm,野生拟柱胞藻...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905)
水华鱼腥藻是一类具有伪空胞、异型胞,可自主浮沉,能够固氮,可产生休眠体孢子的一类丝状蓝藻,见图1-5。其分类属于念珠藻目、念珠藻科、鱼腥藻属。水华鱼腥藻是淡水蓝藻水华中除微囊藻之外的常见优势种群,其种类约有40多种,占蓝藻类群的5%...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393)
水华束丝藻分类上属于念珠藻目、念珠藻科、束丝藻属。细胞内具有伪空胞、异型胞,可自主浮沉、能够固定空气中游离氮以供藻细胞利用,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多生长在静止水体中,是春秋季水体水华的优势菌种。其藻丝直或稍弯曲,单一或藻丝侧...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744)
颤藻分类属于颤藻目颤藻科颤藻属。藻体为单个细胞构成的单条藻丝,或由多条藻丝组成的皮壳状或块状漂浮群体,具有黏液鞘。藻丝不分枝,直,能颤动,见图1-7。细胞短柱形,含气囊,无色素体,但含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藻体为蓝色; 形...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481)
微囊藻毒素是蓝藻的次生代谢产物,为细胞内毒素,在细胞破裂释放后表现出毒性,是淡水水体中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造成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藻毒素。微囊藻毒素是通过蓝藻细胞内的多功能蛋白质复合体 (由基因簇mcyABC编码的非核糖体多肽合成...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2772)
节球藻毒素是一种环状五肽结构,结构为D-MeAsp/-D-Asp-L-Arg-Adda-D-Glu-Mdhb,与微囊藻毒素类似,也含有Adda结构,比微囊藻毒素少两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824 D,目前有7种同系物,见图1-9。自然条件下,节球藻毒素可发生光降解,沉积物吸附也有...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782)
柱胞藻毒素是一种三环类生物碱,由一个3环胍基团与羟甲基尿嘧啶联合组成,分子式为C15H21N5O7S,分子量415.4道尔顿,见图1-10。柱胞藻毒素同系物目前仅发现5种,即CYN、7-deoxy-CYN、7-epiCYN、7-deoxy-desulfo-CYN和7-deoxy- desulfo-acetyl...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1587)
鱼腥藻毒素-a属于细胞外毒素,分子式为C10H15NO,相对分子质量为165道尔顿,是具有半刚性双环二级胺结构的生物碱,S-trans-(1R,6R)-(+) 2-乙酰基-9-氮二环 (4,2,1)-壬-2-烯,主要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右旋鱼腥藻毒素-a,左旋鱼腥藻毒素-a,外消旋...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1063)
鱼腥藻毒素a (s) 是N-羟基鸟嘌呤的单磷酸酯,见图1-12。鱼腥藻毒素-a (s) 是极性物质,可溶于水、乙醇、甲醇,不易通过血脑屏障。鱼腥藻毒素-a (s) 具有与鱼腥藻毒素-a类似的拟胆碱作用,但并不具有鱼腥藻毒素a直接的激动剂和神经肌肉阻断剂...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512)
麻痹性贝毒毒素是一类多叠六元环结构的四氰嘌呤衍生物,属于生物碱,其基本结构是有两个胍盐基的四水化嘌呤,活性基团分别为7、8、9位胍基及其附近C12位羟基,见图1-13。目前已发现该类毒素有28种以上,根据基因的相似性可将毒素分为氨甲基酸...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1179)
脂多糖内毒素是蓝藻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由类脂A、核心寡糖和O特异多糖组成。蓝藻脂多糖内毒素的类脂A与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不完全相同,种类更多,而且往往含有少量的磷酸。脂多糖内毒素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肝库普弗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382)
藻毒素大剂量短时间进入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的发生,严重的可以致死。动物实验表明,饮用含蓝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厌食、呕吐、乏力、嗜睡、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导致呼吸急促、死亡;直接接触含有蓝藻毒素的水,会引起敏感部位和皮肤过敏。...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608)
环境中藻毒素往往含量较低,长时间作用于机体后,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系统出现慢性损伤,部分藻毒素甚至有致癌或促癌作用。微囊藻毒素、节球藻毒素、柱胞藻毒素小剂量长时间作用均可以诱发慢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均证...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295)
蓝藻毒素进入机体后,可随血液循环至全身各器官系统,甚至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引起实验动物神经系统相关功能的改变。其生物作用的常见靶器官为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常见以肝脏作为靶器官的毒素分别是微囊藻毒素、节球藻毒素、柱...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819)
蓝藻毒素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系统后,除了直接在靶器官中发挥生物学毒性作用外,亦可引起其他非靶器官的毒性效应,尤其是遗传毒性、致癌性和发育毒性等远期效应。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微囊藻毒素、节球藻毒素、柱胞藻毒素等具有遗传毒性...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717)
蓝藻毒素种类多样,其毒性靶器官及致毒机制也各不相同。但目前无论是神经毒性或肝脏毒性的蓝藻毒素...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134)
自然界中水华暴发时,若无外来影响,水体中溶解的蓝藻毒素含量至多只有0.1~10μg/L。虽然细胞内的蓝藻毒素会高出几个数量级,但是大型湖泊、河流中蓝藻释放的蓝藻毒素可被大量水体稀释。因此,蓝藻毒素的毒性作用通常表现出来的是慢性毒性,...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3526)
饮水途径是蓝藻毒素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太湖地区人群通过饮水途径摄入的微囊藻毒素量占总摄入量的65.67%。水源被藻毒素污染后未被处理或者处理不彻底是主要原因。水环境中的蓝藻毒素可分溶解性蓝藻毒素和细胞内蓝藻毒素两部分,当蓝藻细...
[详细]
《蓝藻毒素污染与健康》
字数(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