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指泾水、渭水、洛水]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卷一【评】这是最早以阴阳说解释地震成因的记载,对后世影响较...
[详细]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下》
字数(328)
地气发,天不应,曰雾。雾谓之晦。《尔雅·释天...
[详细]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下》
字数(62)
雪者,雨之凝也,因高而寒极,故雨凝而为雪也。明·王...
[详细]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下》
字数(67)
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黄帝...
[详细]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下》
字数(62)
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淮南子·坠形训》阴阳相薄,感...
[详细]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下》
字数(79)
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礼记·月令》...
[详细]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下》
字数(58)
海市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史记·天官书》登州三面负海,止西南接莱阳出海,西北五、六十里为沙门岛,与鼍机、牵牛、大竹、小竹五岛相为联。……春夏间,蛟蜃吐气幻为海市,常在五岛之上现,则皆楼台城郭,亦有人马往来,近看则无,止是霞光...
[详细]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下》
字数(857)
(事物)形成的原因: 龙卷风...
[详细]
《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
字数(40)
(事物)形成的原因。1936年李炳焕等《苏联计划经济问题》第六章:“苏联社会主义虽然承受了帝俄农业国的遗产,然而在他的建设的轨...
[详细]
《近现代辞源》
字数(159)
形成的原因。夏衍《历史的讽喻》:“...
[详细]
《现代汉语大词典·下册》
字数(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