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苏由战时盟友转变为竞争对手,在战略武器领域展开了激烈竞赛;不仅给国家发展造成负担,还加剧了两个阵营的敌对,危机频频出现。在危机严重性不断提升的同时,美苏意识到双方的战略力量都达到了“相互确保摧毁”的大体均衡;为稳定战略关系,两国就战略武器开展谈判,达成多项军控协议,构成...[详细]
国防科技大学 硕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225) | 被引次数(1)
美国1952年移民法是由参议员帕特里克·麦卡伦(Pat McCarran)提出的报告和众议员弗朗西斯·沃尔特(Francis Walter)草拟的议案为基础构成的,因此1952年移民法又称《麦卡伦-沃尔特法案》。该法案是在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变为冷战对手的背景下通过的,因此它不可...[详细]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174) | 被引次数(1)
二战结束以后,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了敌对关系,国际格局进入以美苏对峙为主的两极格局时代,冷战爆发。面对新的国际环境,美国一改以往和平时期不缔结军事同盟的做法,积极推行同盟战略,对苏联及其共产主义势力采取遏制政策。凭借着特殊的地缘政治优势以及灵活的外交手段,泰国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详细]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398) | 被引次数(3)
《邵氏闻见录》与《邵氏闻见后录》这两部笔记作品在史料价值上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学界将两部作品看作文学文本,讨论其文学价值的内容却少之又少。而通过对两部作品文学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有着诸多异同之处,这些异同深刻地体现着,邵伯温与邵博在文学创作上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也成就了两部作...[详细]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6年
下载次数(147) | 被引次数(1)
沈志华是现代中国史学界关于中苏关系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在国内外史学界影响很大。除了个人丰硕的研究成果外,他那传奇的人生经历同样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沈志华的研究涵盖中苏关系史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原始档案的梳理,对中苏关系史研究领域中一些薄弱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很多与传统看...[详细]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1981) | 被引次数(6)
对日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和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敌手,随着美苏矛盾的激化,对日政策逐渐被纳入美国遏制战略的轨道。到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世界形势和亚洲形势都发生了剧烈变化,日本国内反美、要求自主的情绪日...[详细]
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0年
下载次数(251) | 被引次数(2)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由对抗走向缓和。在这种大背景下,局势向来变幻莫测的中东也出现了一丝和平曙光,这一曙光与一位英雄人物紧密相连,他就是埃及第二任总统萨达特。本文对萨达特执政11年间的埃美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研究。全文共分前言、正文、结论三部分,研究框架如下:...[详细]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08年
下载次数(421) | 被引次数(5)
国家利益是现代国家对外行为的内在决定性因素。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追求是国家的基本对外职能。新中国的外交史就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而斗争和维护的过程。无论是在两极均势的格局中,还是未来的多极化趋势的格局中,中国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都将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越南抗美...[详细]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07年
下载次数(1174) | 被引次数(10)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直至60年代中期的中苏分歧与论战,引发了中苏关系和世界共运的大分裂,并对此后的世界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苏分歧与论战的起源、进程及其历史影响的探究成为冷战国际史研究的一大焦点,对中苏由分歧到论战的这一历史进程的深入剖析,对当代中国的内政与外交都...[详细]
河南大学 硕士论文 2002年
下载次数(839) | 被引次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