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方以智的主要著作。1652年完成初稿,次年加以订正。全书正文二十六篇(含一篇附文),加《东西均开章》和《东西均记》,凡二十八篇。原仅存抄本,由中华书局1962年校点、整理出版,并附有方以智《象环寤记》一篇。书中反映了方氏哲学上...
[详细]
《中国伦理大辞典》
字数(731)
明清之际方以智的重要哲学著作。手抄 本装订成两册,上册为《东西均记》至《译诸名》,下册为 《道艺》以下各篇,《东西均开章》另册。撰成於1652年 冬,修改定稿於“闭关高座”期间(1653—1655)。生前不 曾梓行,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印书馆据...
[详细]
《中国哲学大辞典》
字数(246)
清方以智撰。作于清顺治九年,次年又加订正。除《开章》、《东西均记》外,有《三征》、《反因》等二十六章。作者认为“均,故合形、声两端之物也,古呼均为‘东西’”,故书名《东西均》。认为“离物无心,离心无物”,强调“天地之至理,凡相因...
[详细]
《诸子百家大辞典》
字数(328)
书名。明末清初方以智撰。除《开章》、《东西均记》外,凡二十六章。以为“均固合形、声两端之物也,古呼均为东西”,故名。写于隐居广西及湖南傜峒时期。顺治九年(1652)北归后完成,次年又加订正。主“公因反因”说,认为“公因在反因中”,“...
[详细]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字数(323)
《东西均》是一部哲学著作。明清间方以智撰。“东西”泛指“物”;“均”含统一两端之意。“东西均”意为矛盾对立统一运动。初稿完成于清顺治九年(1652),次年又加修订,未曾刊行。安徽省博物馆藏有经作者审订过的抄本,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了...
[详细]
《中华名著要籍精诠》
字数(1036)
中国明清之际方以智(1611~1671)著。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青年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明亡后到南方改名吴石公,别号遇道人,以卖药为生。1646年桂王在肇庆称帝,他曾任职,不久被排挤出来。...
[详细]
《世界百科著作辞典》
字数(437)
明清之际方以智的主要著作。1652年完成初稿,次年加以订正。全书正文二十六篇(含一篇附文),加《东西均开章》和《东西均记》,凡二十八篇。原仅存抄本,由中华书局1962年校点、整理出版,并附有方以智《象环寤记》一篇。书中反映了方氏哲学上...
[详细]
《中国伦理大辞典》
字数(731)
明清之际方以智的重要哲学著作。手抄 本装订成两册,上册为《东西均记》至《译诸名》,下册为 《道艺》以下各篇,《东西均开章》另册。撰成於1652年 冬,修改定稿於“闭关高座”期间(1653—1655)。生前不 曾梓行,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印书馆据...
[详细]
《中国哲学大辞典》
字数(246)
清方以智撰。作于清顺治九年,次年又加订正。除《开章》、《东西均记》外,有《三征》、《反因》等二十六章。作者认为“均,故合形、声两端之物也,古呼均为‘东西’”,故书名《东西均》。认为“离物无心,离心无物”,强调“天地之至理,凡相因...
[详细]
《诸子百家大辞典》
字数(328)
书名。明末清初方以智撰。除《开章》、《东西均记》外,凡二十六章。以为“均固合形、声两端之物也,古呼均为东西”,故名。写于隐居广西及湖南傜峒时期。顺治九年(1652)北归后完成,次年又加订正。主“公因反因”说,认为“公因在反因中”,“...
[详细]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字数(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