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问词条 学问文献 两用核不育系 相关学问

摘要:科8S与创5S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育成的育性稳定,配合力高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已有多个高产优质苗头组合参加省级和国家区试。Y58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已配制出多个杂交组合在生产上应用。本研究以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科8S与创5S为研究材料...[详细]

湖南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122) | 被引次数(2)

简要回顾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经历的探索阶段、生产初试阶段和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和应用中存在着种质创新不够、实用...[详细]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3期 下载次数(423) | 被引次数(16)

通过对目前已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选育途径的归纳分析 ,系统总结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并对两用核不育系...[详细]

《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10期 下载次数(184) | 被引次数(13)

为明确三个新选育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农艺性状、不育起点温度、异交特性和稻米品质配合力等性状,本研究以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为对照,对新育成的不育系阳S、浩S和166S的特征特性进行分析,利用这三个不育系为母本,与五山丝苗、E33、粤农丝苗、华占等四个恢复系进行...[详细]

湖南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70) | 被引次数()

本试验对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近年选育出的8新中稻两用核不育系及对照C815S的农艺性状、育性转换温度、异交特性、稻米品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这批中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指标,主要结果如下:(1)0SH054播始历期为78d;株型理想;分蘖能力中上;上部三叶短、...[详细]

湖南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107) | 被引次数(0)

本研究对早稻两用核不育系9771S、235S、236S、无色236S、帮191S、0SH002和株1S的主要农艺性状、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异交特性、稻米品质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对9771S、帮191S、236S三个不育系与中嘉早17、早1、早3、早4、早143、9008、910...[详细]

湖南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114) | 被引次数(0)

Y58S核心种子繁殖1至3代的种子和未经核心种子生产程序多代繁殖的种子,分别种植群体,记载叶龄,剥检幼穗,在育性敏感期分别在群体中取样进行23.0℃C恒温冷水处理6d和21.5℃恒温冷水处理12d,留在田间的单株育性敏感期日均温为25.7℃C-32.0℃,均在开花期镜检花粉,并考...[详细]

湖南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1年 下载次数(145) | 被引次数(1)

C815S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受光照、温度双因子共同控制,在长日照、短日照条件下其不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2℃、23℃,生理下限温度为17.5℃,可见其可育温度范围较局限,具有一定的繁殖难度。为综合探求C815S大面积生产繁殖应用的关键技术和有效...[详细]

湖南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2年 下载次数(103) | 被引次数(1)

对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新选育的8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及对照株1S和C815S的农艺性状、不育起点温度、异交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新选育的8个不育系及C815S、Y58S和8个恢复系所配37个组合与汕优63的对照优势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7SH210、7SH191、7...[详细]

湖南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0年 下载次数(110) | 被引次数(1)

概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不育起点温度和育性漂移的研究,介绍了两用核...[详细]

《作物研究》2008年S1期 下载次数(190) | 被引次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