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湖北一位农业技术员石明松在水稻品种农垦58中发现一株特别的水稻,它在夏季抽穗时表现为雄性不育,在秋季抽穗则表现雄性正常,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终于弄明了其育性转换与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即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它表...
[详细]
《粮食作物新品种增产技术》
字数(487)
本报讯(记者 陈云芬)历经20余年摸索研究,我省突破两系杂交稻制种难题,首次在高原低纬度梯田建立两系杂交稻...[详细]
云南日报 2012-05-22
下载次数(17) | 被引次数(0)
种子的真实性和纯度是种子质量检验的最主要的质量指标之一。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的测试(简称DUS测试)是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对申请品种授予新品种权进行实质审查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水稻是我国主要...[详细]
南京农业大学 博士论文 2011年
下载次数(592) | 被引次数(4)
为了对江苏盐城发展两系杂交稻制种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笔者利用该地区最近46 a历史气象数据,借助"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与时段选择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了江苏省盐城市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象风险,提出了应对策略。...[详细]
《杂交水稻》2015年06期
下载次数(212) | 被引次数(15)
历经20余年摸索研究,云南省突破两系杂交稻制种难题。首次在高原低纬度梯田建立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研究形成应用于种子生产的标准化、...[详细]
《新农村》2012年08期
下载次数(16) | 被引次数(0)
我国杂交水稻科学研究从应用基础到开发推广 ,已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科研体系 ,正沿着由“三系...[详细]
《广东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下载次数(28) | 被引次数(0)
1全国两系杂交稻发展概况两系法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在水稻遗传育种上又一重大技术革新,具有生产程序...[详细]
《福建稻麦科技》1999年01期
下载次数(16) | 被引次数(0)
两系杂交稻不育系在育性转换期和亲本扬花授粉期对光、温、水等气象因子反应十分敏感。由于我省气候受季风影响,夏季温度年际间变幅大,给两系...[详细]
《江西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下载次数(24) | 被引次数(4)
由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水富县种子管理站等组成的"云南两系杂交稻安全高效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项...[详细]
《致富天地》2012年07期
下载次数(9) | 被引次数(0)
为了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进行精细化气候风险区划,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产业区域布局提供指导,利用2006—2020年海南岛南部8个市县144个区域气象站的资料,在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风险等级指标,制定海南岛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气候风险区划。结...[详细]
《热带生物学报》2023年01期
下载次数(30) | 被引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