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中医临床治疗作为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个体化模式,其临床疗效虽然已经过长期验证,但是缺乏科学和客观的证据。当前以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为主导的群体化研究方法已应用于中医疗效评价之中,虽然规范了临床证据产出,但是带来了辨证论治特色缺失问题,难以满足个体化实践与分析的需求,与客观...[详细]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博士论文 2021年
下载次数(877) | 被引次数(1)
目的按照循证医学要求,建立中医个体化诊疗报告规范;以某名中医治疗IBS的中医个体化诊疗经验为评价对象,开展单组试验目标值法的临床研究(定量研究);开展中医个体化诊疗实践者、应用者角度的第三方复证研究(定性研究);探索建立目标值法(定量研究)与第三方复证(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详细]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博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224) | 被引次数(1)
在城镇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乡村社会由传统时期的封闭、静止、同质日趋走向开放、流动、异质,特别是对大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而言,村中的大部分中年人和青年人都选择外出务工经商。个体农民逐渐从原来的亲属关系、社区隶属、村庄认同等地方性共同体脱嵌出来,传统时期的道德规范、村规民约、公共规则、...[详细]
华中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1229) | 被引次数(20)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1948-)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活跃于英国文坛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文风简洁而又细腻,质朴却不乏诗意。他以犀利的眼光洞察当代英国社会的弊病,反思历史与人类文明。他早期的小说一方面揭示了个体化社会的文化、心理、政治、道德等各方面的危机主...[详细]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博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992) | 被引次数(15)
个体化医疗作为一种新型医学模式,根据患者的基因组测序结果等遗传信息为依据确定诊疗策略,通过把握基因组表达形式的改变,提供对患者最为有利的药物诊疗,是一种包含多项诊疗技术的诊疗方案。个体化医疗所涉及的人力数目较多,且其医学模式和技术还不够成熟,从而引发出的伦理担忧甚至是更深层的伦理...[详细]
锦州医科大学 硕士论文 2021年
下载次数(77) | 被引次数(0)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个体化现象日益凸显,对我国社会造成了日益深入的影响。在川南农村,一方面,村民在个体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日益从传统的规范秩序、血缘地缘关系网,以及先赋共同体组织中解放出来,个体意识不断觉醒,更加注重自身权利、利益的伸张和维护,公共精神日渐消弱。另...[详细]
西华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224) | 被引次数(1)
生活方式,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讲,是一个回答“人们如何生活”这一问题的综合性理论范畴。透过生活方式,我们不仅可以纵观一个社会形态的存在水平,也可以剖析该社会形态的社会分化状况和结构特征。风险在当代社会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结构特质的要件,在对风险的研究中,风险社会的制度主义范式认为风险社...[详细]
华东理工大学 硕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984) | 被引次数(6)
分离-个体化最早由Mahler提出,指儿童逐渐形成人我界限,在心理上与父母分离,最终脱离父母,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其内心的自主性。后来,Blos在Mahler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次分离-个体化的概念,他认为青少年正处于第二次分离-个体化时期,他们此时企图摆脱婴幼儿期内化的母亲形象...[详细]
河北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0年
下载次数(830) | 被引次数(12)
个体化是由工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决定的现代社会的结构特征,也是在"物的依赖关系"下通过一系列社会机制把个人铸造成为个体的社会运动。民族-国家社会作为个体化的主体和客体,以其需要、目的性及现实能力和...[详细]
《天津社会科学》2020年04期
下载次数(464) | 被引次数(3)
作为一种阐释个人与社会关系转变的现代性理论,个体化在中国社会的应用既引起热烈的讨论也遭到巨大的现实挑战。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化引入中国后的重要研究,归纳出三种研究取向:结构主义视角、文化主义视角和公私场域视角。这些研究取向由于研究问题、研究时...[详细]
《学习与实践》2019年09期
下载次数(2127) | 被引次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