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问词条 学问文献 主要烃源岩 相关学问

新疆北部地区主要盆地系指位于新疆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和伊犁盆地。二叠系在这些盆地有着广泛的分布。油气勘探证实二叠系为新疆北部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成地层单元。本项研究不仅可从理论上探讨烃源岩沉积环境对有机质沉积和保存的控制,而且可以对盆地二叠系油气勘探前景作出客观的评价。因...[详细]

西北大学 博士论文 2001年 下载次数(2755) | 被引次数(40)

本文针对莺琼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地球化学问题,在大量样品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油气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使用Rock-eval热解分析、显微组分定量分析、饱和烃色谱分析、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芳烃色谱-质谱分析、族组分碳同位素分析等实验分析技术,综合评价了莺琼...[详细]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博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1083) | 被引次数(19)

论文从烃源岩地球化学入手,结合钻井、地震及野外调查等资料,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对长岭断陷层烃源岩品质及展布规律进行预测分析。通过烃源岩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从组分、碳同位素等特征方面分析天然气成因,从饱和烃、芳烃以及轻烃等地化特征开展气源对比、天然气运聚示踪分...[详细]

成都理工大学 博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593) | 被引次数(6)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油气主要来源于湖相烃源岩,相比于海相烃源岩,湖相烃源岩的非均质性更强,并且勘探程度较低,烃源岩评价和形成机理研究的难度更大。本文选取中国近海渤海海域盆地、珠江口盆地及北部湾盆地代表性富烃凹陷—辽中、惠州和涠西南凹陷为研究对象,主力烃源岩层段沙三段、文昌组和流二段...[详细]

中国地质大学 博士论文 2022年 下载次数(147) | 被引次数(0)

辽东湾坳陷是重要的油气产区和探区,通过40多年的勘探,相继发现了20多个油气田,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勘探的深入、尤其是全区3维地震连片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包括烃源岩和油气基础地质等方面的全面认识,其中如何认识深层(沙三段下部-孔店组)烃源岩、边缘凹陷烃源岩的成藏...[详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博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375) | 被引次数(0)

本论文在介绍了沾化凹陷孤北潜山构造沉积特征及煤系地层的发育特征之后,首先对研究区已发现天然气进行了成因分类,以确定本区煤成气的存在并为后续煤成气判识标志的建立及煤成气气源对比提供研究对象;其次,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区中、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常规地球化学特征,对两套煤系烃源岩的静态生烃条...[详细]

成都理工大学 博士论文 2011年 下载次数(778) | 被引次数(7)

依据有效烃源岩寻找油气藏是松南深层油气勘探的总体思路,虽然前期业已对松南深层烃源岩开展过多轮评价,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1)目前应用的烃源岩评价标准是否适用于高-过成熟烃源岩;(2)什么品质的烃源岩才对油气藏的富集和分布起到关键作用;(3)随着近年来洼槽内探井的增多,...[详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硕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37) | 被引次数(0)

运用"湖相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思维方式,对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流二段湖相烃源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再评价。基于大量地球化学和沉积地质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将烃源岩的有机碳含量、生烃潜量、氢指数和4-甲基C_(30)甾烷指数等作为评价和识别本区湖相烃源岩质量的有效指标,首次建立了...[详细]

《中国海上油气》2017年05期 下载次数(454) | 被引次数(18)

本文借鉴含油气系统理论成因论的思想方法,针对陆相断陷盆地高勘探程度阶段勘探重点向隐蔽油气藏转移的情况,以东营凹陷为例,综合运用地质和地球化学手段,从宏观和微观、有机与无机结合的角度,系统研究了不同烃源岩的发育、成烃过程、油气生成运移的机制,分析了成烃与成藏各地质要素的组合关系和时...[详细]

成都理工大学 博士论文 2005年 下载次数(1649) | 被引次数(27)

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是指与正常藿烷类化合物(17α(H)-藿烷)具有相同碳骨架,但甲基侧链碳位不同的两类重排化合物,其在烃源岩和原油中分布广泛。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对其地球化学属性进行了探讨,但主要探讨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的相对...[详细]

长江大学 硕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221) | 被引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