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地质指标分析二连盆地中部铀矿田沉积期和关键成矿期的铀成矿控制因素,从同沉积期构造和成矿期构造入手,分析断拗转换期特征及其构造控制砂体发育机制,分析成矿期构造反转和剥蚀作用对铀成矿的约束并分析其规律。总结铀矿带内多个矿床的成因及联系,建立构造控制下的铀成矿模式。为揭示一种新...[详细]
中国地质大学 博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482) | 被引次数(10)
二连盆地洼槽区油气资源丰富,成藏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23个洼槽进行类型划分,挑选不同结构、不同地质类型的四个典型洼槽(乌兰花南、阿南、巴南、乌雅南)开展成藏地球化学研究,构建了不同洼槽、不同区带的成藏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二连盆地洼槽地质要素类型可分为高熟大型半咸水洼槽等3大类...[详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博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408) | 被引次数(2)
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早白垩世陆相断陷湖盆群,由53个凹陷和21个凸起组成。盆地的主要沉积地层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自上而下划分为赛汉塔拉组、腾格尔组和阿尔善组。各凹陷强烈分隔,连通差,发育各自独立的沉积体系,具有多物源、近物源、小水系、粗碎屑、相变快、相...[详细]
成都理工大学 博士论文 2006年
下载次数(1600) | 被引次数(29)
本论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实验分析及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二连盆地石炭-二叠系泥页岩发育背景、有机质的地化特征、泥页岩储层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行了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二连盆地在石炭-二叠纪总体以海相、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为主,具有西浅东深、南北分带的古地...[详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835) | 被引次数(5)
综合钻井、取心、地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野外踏勘等资料,对二连盆地侏罗纪—白垩纪残留地层岩性特征与对比、残留厚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中—下侏罗统分为南北两个残留盆地区,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主要沿大兴安岭隆起及盆地南缘分布,下白垩统在盆地内部53个断陷均有分布、各断陷均有1~4个残留...[详细]
中国石油大学 硕士论文 2009年
下载次数(1971) | 被引次数(31)
二连盆地多个凹陷下白垩统普遍发育一套粒度偏细、岩性复杂的致密油储层,由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碎屑岩混积而成。这套复杂岩性储层在多个凹陷见油气显示,但仍未获得较大油气突破,主要由于复杂致密储层的成因和致密化过程不清导致。本论文选取二连盆地3个重点凹陷为研究对象,对这套复杂岩性储...[详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博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293) | 被引次数(5)
二连盆地为我国典型低煤阶褐煤分布区,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富集成藏机制认识不足及勘探开发技术不明确,制约了该区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为此,本论文以二连盆地霍林河、吉尔嘎朗图凹陷为例,从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煤层气成因、生物成因气模拟实验、保存条件等方面研究了低煤阶煤层气富集机制,从...[详细]
中国地质大学 博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494) | 被引次数(6)
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的马尼特坳陷、乌尼特坳陷、腾格尔坳陷、乌兰察布坳陷和川井坳陷是由下白垩统巴彦花群生油、含油层系为主体沉积的一群中小规模的断陷型凹陷组合而成。每一个凹陷都有各自独立的沉积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烃类生成、运移...[详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博士论文 2005年
下载次数(1100) | 被引次数(19)
岩性地层油气藏在我国陆上油气储量和产量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层序地层学是该领域勘探研究的核心理论、技术之一。阿南-阿北凹陷位于内蒙古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东部,构造圈闭已基本钻探完毕,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今后的主要勘探目标。为了解决制约油气勘探的地层格架不清、沉积体系分布和岩性地层油气...[详细]
浙江大学 博士论文 2005年
下载次数(1082) | 被引次数(18)
综合利用地质、地球化学、测录井等资料,对二连盆地乌兰花、额仁淖尔、赛汉塔拉和阿南等四个重点凹陷的下白垩统烃源岩进行了评价,明确优质烃源岩空间分布与生烃特征,查明潜山原油的特征与来源。以多种资料为基础进行烃源岩地质、地化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重点凹陷发育较厚的深灰色、灰色泥岩,沉积环境...[详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硕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34) | 被引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