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推动了地区间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产业转移的加剧,区际间的产业转移在带来国家和地区经济腾飞、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相应地形成了产业结构变迁、空间布局的变化及生产要素的流动,产业转移及种种结构性变迁不但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也蕴含了相应的风险冲击。20世纪90年代以来...[详细]
山西财经大学 博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1081) | 被引次数(11)
产业转移是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践证明,它能够带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迅速崛起,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产业转移有利于承接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产业承接地综合经济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生产要...[详细]
武汉大学 博士论文 2013年
下载次数(6171) | 被引次数(39)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产业在不同空间内产生位移的经济过程,是经济规律作用下的结果。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产业承接是推动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理论体系上的相对落后,与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的区域间产业转移和承接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如何深入探讨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基本趋势,构建可...[详细]
西南交通大学 博士论文 2012年
下载次数(640) | 被引次数(4)
产业转移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示范区自2010年正式被划入国家级战略规划,十年间,皖江城市带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承接产业转移能够刺激经济发展,但是也可能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基于此,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评...[详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硕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208) | 被引次数(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河北省承接京津地区的转移产业带来了重大机遇,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地区经济水平最落后的省份,能否重新审视自身优势,找出阻碍区域发展的短板,合理承接京津转移产业,进而优化省内产业结构,进一步缩小与京津地区的差距,不仅有利于推动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详细]
燕山大学 硕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168) | 被引次数(5)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核心是产业承接与本土产业的升级。通过产业承接完善区域的产业链条,从而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长吉图”区域在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还存在着承接产业科技含量低、产业同质化严重、生产的产品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产业自主研发...[详细]
吉林财经大学 硕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161) | 被引次数(1)
本文利用我国1998-2015年面板数据,首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和考虑非期望产出两种视角下对我国及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绩效和低碳发展绩效进行测度,其次运用Malmquist指数对我国经济综合发展绩效和低碳综合发展绩效进行动态分解,最后运用长期协整回归和短期误差修...[详细]
安徽理工大学 硕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262) | 被引次数(2)
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也带来了许多挑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新常态”,涌现出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如何行动,...[详细]
广西大学 硕士论文 2016年
下载次数(279) | 被引次数(3)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城市圈产业分工深化的产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转移与承接是同一过程的两方面。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火车头,在产业承接实践、产业承接政策调整、承接资源整合等方面,,武汉城市圈具有示范作用。因此,以产业转移与承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武汉城市圈为...[详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160) | 被引次数(0)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入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此同时,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健康发展。因此,探索产业承接推动城镇化内在机理...[详细]
厦门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660) | 被引次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