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
[详细]
《汉语倒排词典》
字数(27)
①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
[详细]
《汉语倒排词典》
字数(34)
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关于人的本质,本有属性的伦理范畴。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思想家对人性有不同的解释。人性问题的提出是“天”、“上帝”权威受到怀疑,人本身受到关注而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被提出来。孔子最早提出有关人性的命题:“...
[详细]
《中国伦理大辞典》
字数(2233)
中国古代伦理学概念。参见“性”条。...
[详细]
《中国哲学大辞典》
字数(19)
亦称人的本性。指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物并所以为人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承认人性的存在,并主张不仅“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而且“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首先,人性是社会关系决定的。离开了社会关系,就不可能正...
[详细]
《伦理学大辞典》
字数(330)
人的本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性。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和政治地位中,表现的倾向各有不同。具有追...
[详细]
《应用写作大百科》
字数(132)
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属性,即在生产劳动基础上形成的人类特性。人类从哲学上探索人性有着很长的历史。中国古代就有了“性善”、“性恶”和“不善不恶”说。孟子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人之善行都是伪装的;告子则认...
[详细]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
字数(972)
在伊斯兰教中,为阿拉伯文nasut的意译。常用概念。与*神性相对。指人的本性。在伊斯兰教义学中,认为人乃安拉以土按其自身形象塑造并赋有安拉之“精神”(...
[详细]
《伊斯兰教辞典》
字数(190)
指人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承认人性的存在,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详细]
《伦理百科辞典》
字数(134)
指人的属性或共性,与“神性”、“兽性”相对。历史地考察人性,它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的。由于历史发展时期和社会阶级、集团的不同,以及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教养等方面的不同,对人性有不同的解释。中国古代孔子主张“性相近”。告子...
[详细]
《社会科学大词典》
字数(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