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介入性产前诊断及实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300例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孕妇入院后均给予介入性产前诊断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孕妇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实施介入性产前诊...[详细]
《微创医学》2015年05期
下载次数(61) | 被引次数(3)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指征介入性产前诊断异常核型检出率及分娩结局。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我院的365例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并分娩的产妇按照高龄、血清筛查高风险、超声软指标阳性及产妇配偶双方不良病史及孕史四种不同指征分组,分析探讨各组产妇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胎儿异常核型...[详细]
《黑龙江医药》2015年03期
下载次数(32) | 被引次数(1)
目的分析7380例介入性产前诊断胎儿检验流程与结果,评估介入性产前诊断的临床指征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产前诊断中心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孕妇资料,明确高危孕妇7380例,根据孕妇情况分别选择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或脐带血穿刺的介入性操作,标本均进行了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详细]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7年07期
下载次数(148) | 被引次数(9)
目的 分析揭阳市介入性产前诊断在不同指征下对异常核型及重型地贫检出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揭阳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600例纳入研究,其中羊水穿刺564例,绒毛穿刺17例,脐血穿刺19例。回顾性分析介入性产...[详细]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2022年04期
下载次数(29) | 被引次数(0)
目的:探讨介入性产前诊断不同取样方法应用于双胎妊娠的术后流产风险,并分析影响术后流产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452例双胎妊娠的临床资料。按照介入性产前诊断不同取样方法分为3组:绒毛取材组(33例)...[详细]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年03期
下载次数(138) | 被引次数(1)
目的探讨在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中运用全程个体化护理方法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将我院110例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孕妇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孕妇采取全程个体化护理方法,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记录并分析两组孕妇实施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及脉搏和血压变化...[详细]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年01期
下载次数(41) | 被引次数(0)
目的探究妊娠期妇女介入性产前诊断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12月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妊娠期妇女153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妊娠期妇女心理状况,并将SAS评分≥50分患者分为焦虑组(78例),SAS评分50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7...[详细]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8年06期
下载次数(51) | 被引次数(2)
产前诊断(即宫内诊断)是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通过介入性或非介入性...[详细]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年01期
下载次数(227) | 被引次数(16)
羊膜腔穿刺术及脐带穿刺术是目前国际上常采用的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现将我院开展介入性产前诊断和治疗的196例情况分...[详细]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09期
下载次数(93) | 被引次数(3)
在介入性产前诊断中,羊膜腔穿刺是公认的一种最安全、最常用的微创方法,对宫内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起着主导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细胞培养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羊水细胞培养仍然有一定的失败率,同时羊水细胞核型嵌合亦是产前诊断的难题。而对于...[详细]
《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
下载次数(64) | 被引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