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     

佛陀或菩萨的像。... [详细]

《汉语倒排词典》 字数(10)

佛像     

佛的造像。佛是一个称号,音译是“觉悟了的人”。广义的佛像包括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一切佛教造像。佛教早期没有佛像的制作,认为制作佛像是对佛的亵渎。公元前后,始有佛像出现。佛像以型式分有如下几种: (1)雕塑像:包括铸像、鎚鍱像... [详细]

《中国古代建筑辞典》 字数(413)

佛像     

为佛祖而塑,是傣族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佛像姿势多为趺坐式。在造型比例上,头较大,约为整个佛像高的三分之一左右。形象神态安详端庄,脸形为瓜子型、颈部较细、... [详细]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字数(196)

佛像     

佛的造像,被称为住持佛宝。广义的佛像包括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一切佛教造像。佛像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后,不少大乘经赞叹造像的功德,并有专述造像规格的《造像法度经》。佛像种类很多,从造像的材料与方法分,有金鍱像(用薄铜板槌打而... [详细]

《诸子百家大辞典》 字数(311)

佛像     

释迦牟尼的塑像,也泛指神佛的像。... [详细]

《当代汉语词典》 字数(18)

佛像     

佛教造像中有关佛的形象。“佛”是梵语“佛陀”的略称,意为觉者,是佛门对其教主释迦牟尼的尊称,成为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包含三层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详细]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体音美卷》 字数(191)

佛像     

佛的造像。广义上包括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一切佛教造像。佛教早期没有佛像的制作,认为制作佛像是对佛的亵渎。公元前后,始有佛像出现,不少大乘佛典讲造像的功德。《圆觉经》:“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悲,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 [详细]

《佛教大辞典》 字数(442)

佛像     

佛的造像。广义的佛像包括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一切佛教造像。佛教早期没有佛像的制作,认为制作佛像是对佛的亵渎。公元前后,始有佛像出现,不少大乘佛典讲造像的功德。《圆觉经》:“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悲,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 [详细]

《宗教大辞典》 字数(449)

佛像     

一般指佛教中佛、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造像。在敦煌艺术中则通常专指“佛”的造像。佛,梵音“佛陀”(Bud-dha),意为“觉者”,即自觉、觉他(渡众生觉悟)、觉行圆满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在敦煌石窟的塑像、壁画中,佛的形象窟窟皆有... [详细]

《敦煌学大辞典》 字数(439)

佛像     

后弘初期高50厘米佛螺发高髻,面部圆形,前额宽广,双颐饱满,双眼俯视,双唇轻闭,嘴角略... [详细]

《中国雕器收藏与鉴赏全书·下卷》 字数(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