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是最早兴起的世界性宗教。因其创始人释迦牟尼(见[释迦牟尼]条)被人尊称为佛陀、佛,他所证悟并弘传的教法便称为佛教。大约发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当时印度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有16个大的城市国家,后来,中印度摩揭陀国逐渐统... [详细]

《新疆民族辞典》 字数(2296)

佛教     

相传公元前6至5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现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基本教理为“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而成佛为最终... [详细]

《国际关系辞典》 字数(406)

佛教     

澳门相当部分居民信仰的宗教。1991年人口普查统计,澳门信仰佛教者达59669人,占总人口的16.8%。据考,澳门流行佛教可追溯到明天启二年(1622年),以当年修建普济禅院为标志,创院祖师为循智大师。普济禅院属禅宗南禅曹洞宗一派,与广州的长寿寺... [详细]

《澳门大辞典》 字数(698)

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印度。相传为乔达摩·悉达多所创立。其基本教义为“四圣谛”,即深悟无常之苦,以求解脱之道的四种真理:包括苦谛(生命必然充满忧愁与痛苦)、集谛(忧愁与痛苦来自欲望)、灭谛(烦恼只有通过“涅槃”才能... [详细]

《大学历史词典》 字数(288)

佛教     

女真族建国前,信奉萨满教。金朝建立后,佛教得到了较大发展,史称金代“奉佛尤谨”。金代大肆修建寺院,仅上京一地就至少有六处。五台山、泰山是当时有名的佛教名山。女真旧地东北佛教亦很兴盛,东北名山千山四周建有多处寺院。在统治者的大... [详细]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下》 字数(245)

佛教     

西夏人受吐蕃影响,很早就信奉佛教。西夏建国后,把佛教作为加强统治的思想工具,大力提倡。德明“幼晓佛书”,元昊“晓浮图学”,两代都遣使到宋五台山(今山西省五台县)敬佛。西夏建国前后,德明、元昊、谅祚、秉常曾多次向宋朝进马换取《大藏... [详细]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中》 字数(618)

佛教     

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的迦毗... [详细]

《汉语倒排词典》 字数(69)

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汉族地区又别称释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的占代印度。相传创始人为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乔达摩,佛教徒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基本教理有“四谛”、“五蕴... [详细]

《中外文化知识辞典》 字数(391)

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创立,即释迦牟尼。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等发展阶段。基本教义是“四谛”、“五蕴”、“八正道”、“十二因缘”等,认为世间现象都是... [详细]

《新编社会主义辞典》 字数(243)

佛教     

17世纪中期由大陆传入台湾,属禅宗,分临济、曹洞两派。初传入时虽建寺庙,但僧侣只是居住其中,并不布教。18世纪后随大陆移民增加,佛寺相继兴建。一般佛寺所供奉的佛像为观音佛祖、释迦牟尼佛、地藏王、清水祖师、定光佛、药师佛。此时僧侣... [详细]

《台湾历史辞典》 字数(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