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问词条 学问文献 农地整理 相关学问

属土地整理范畴。指在一定区域内,为提高种植、养殖等农用地的利用效益,采取沟... [详细]

《国土资源实用词典》 字数(97)

农地整理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农地整理的绩效评价是一个重要课题。农户作为农地的直接使用者,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直接影响着农地的有效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增加农户福利更是农地整理的重要目标。因此,从农户层面来分析农地整理项目的绩效更能体现农地整...[详细]

华中农业大学 博士论文 2012年 下载次数(1835) | 被引次数(17)

农地整理不仅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还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由于目前农地整理资金供不应求,在农地整理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这种利益矛盾若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到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进度、农地...[详细]

华中农业大学 博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1618) | 被引次数(32)

实施农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而且可以改善农地生产环境,这已被国内外乡村土地整理的经验充分证明。例如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我国的台湾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地的实践都表明,通过农地整理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5~10%,工时耗费下降20%,产量增加10~20%。有鉴于此...[详细]

浙江大学 博士论文 2002年 下载次数(1967) | 被引次数(111)

耕地总量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迅猛发展,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保护有限的耕地、保证粮食安全迫在眉睫。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农地整理被提上重要日程。为提高土地产出率、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节约...[详细]

石河子大学 硕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73) | 被引次数(0)

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人地矛盾也不断加大,耕地面积不断被工业、城镇发展所蚕食。虽然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求遏制耕地不断锐减的趋势,但由于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生态退耕以及农业结构内部调整,我国耕地实际一直在减少。...[详细]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硕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112) | 被引次数(2)

土地作为重要的物质资源,加强和优化土地资源的管理,是保障经济社会持久健康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人类社会持续的经济活动造成了建设用地的持续外扩,农地不断被侵占,人地冲突不断,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农地整理作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破解“三农”问题、实施“双保”工程...[详细]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103) | 被引次数(1)

农地整理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还可以引导种养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落脚点。四川丘陵区地处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区,其土地整理利用不但关系到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国土生态的健康持续运行。因此,研究四川丘陵...[详细]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86) | 被引次数(3)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用地供需矛盾显著增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占用部分耕地,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住十八亿耕地的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农地整理成为一个战略性的解决办法,但伴随而来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详细]

福州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193) | 被引次数(1)

提高农业产出率、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户福利是农地整理的重要目标。农户,作为农地的拥有者和直接使用者,其基本特征及对农地整理政策认知直接影响农地的有效利用。因此,通过基于农户微观层面来评价农地整理绩效能更好体现农地整理的实施效果,对探讨农地整理项目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详细]

云南财经大学 硕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97) | 被引次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