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降水形式之一。多带状分布,有“雹打一条线”之说。宁夏为多雹地区,1951~1980年共出现冰雹日782天,平均每年26.1天,受...
[详细]
《宁夏百科全书》
字数(161)
空中降下的冰粒,多伴随雷阵雨降下。...
[详细]
《汉语倒排词典》
字数(19)
水滴在积雨中冷却凝成的冰块。直径5毫米至数厘米不等。由于上升气流无法支持...
[详细]
《加拿大百科全书》
字数(99)
甘肃省在3~10月局地均可出现冰雹,以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主要降雹季节。祁连山区和甘南高原,年平均冰雹日数2~16天,为全省冰雹最多的地区;河西走廊平均不到1天,为冰雹最少的地区;陇中和陇东、陇南平均1~6天。冰雹也是甘肃省夏季的主要自...
[详细]
《甘肃大辞典》
字数(411)
简称“雹”。空中降落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坚硬冰块。一般由不透明的雹核与外面包着的透明、不...
[详细]
《军事大辞海·上》
字数(123)
hail:hailstone...
[详细]
《英汉汉英灾害科学词典》
字数(16)
空中降下来的冰块...
[详细]
《当代汉语词典》
字数(24)
强对流云中的一种固态降水物。其直径一般为5~50毫米,大者可达几厘米,甚至10厘米以上。外形大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圆锥形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冰雹核心由霰或冻结的雨滴构成,核心以外具有几层(3~5)甚至20~30层透明冰层与不透明冰层相间的...
[详细]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地理卷》
字数(963)
坚硬的球状和圆锥形的冰块。中心通常有白色不透明的霰块,称为雹核。雹核外围是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相间的冰层。只有不透明雹核和外围一层透明冰层,直径2—5毫米...
[详细]
《地学辞典》
字数(199)
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夏季。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很强时,云中的冰晶会达到很大的尺寸后才落向地面。由于冰晶很大,待落到地面时还没有融化,就形成冰雹。小的冰雹只是一...
[详细]
《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学科教育卷》
字数(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