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rdinated regions...
[详细]
《汉英社会科学大词典》
字数(22)
一种组织经济技术协作的经济区类型。[例] 这次会议,除各省、区、市计委作财政成本计划工作的同志参加外,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大协作区的同志也参加了。(《中国统计》1959年第2期)|我提议进一步做到块块为主,加强大协作区。要改进体制...
[详细]
《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中册》
字数(238)
即“经济区”。...
[详细]
《邓小平理论辞典》
字数(12)
我国特有的一种组织经济技术协作的经济区类型。它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考虑历史因素和政治、经济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区。经济协作区范围大小不一,基本上由位置相近,经济技术关系密切,并能构成独特的地域经济分工的相邻省或相邻市、县...
[详细]
《现代经济词典》
字数(620)
也称经济区。我国区域性横向经济联合的一种形式。经济协作区一般是由地理位置接近、历史上自然形成的经济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吸引力比较强的行政区域(省、市、地、县)组成。建立经济协作区,必须遵循扬长避短、平等互利、共享优惠、相对独...
[详细]
《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字数(707)
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生产地域分工的合作。也称经济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在全国的生产地域分工体系中执行着一定的独特职能。建立经济区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协调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使其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经济区不...
[详细]
《邓小平著作学习大辞典》
字数(629)
又称经济区,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冲破条块分割、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原则而建立的跨省市的区域性松散型经济协作体系。其形式有:省际间的联合,如川、滇、黔、桂、藏5省区之间的横向联合,组成了西南地区经济...
[详细]
《邓小平思想理论辞典》
字数(353)
是指按照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合理分工、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互利互惠的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区域。它的形成必须遵守扬长避短、平等互利、共享优惠、相对独立、共同发展的原则,必须以一定规模的城市为依托,协调好不同地区与部门之间分工...
[详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名词术语辞典》
字数(478)
我国特有的一种组织经济技术协作的经济区类型。它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考虑历史因素和政治、经济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区。经济协作区大小不一,基本上由位置相近,经济技术关系密切,并能构成独特的地域经济分工的相邻省或相邻市、县构成...
[详细]
《房地产经济辞典》
字数(349)
我国50—60年代为加强党政军的领导,调动地方积极性而建立的一种经济管理形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处于瘫痪状态。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下,出现了新型的经济协作区,例如西南四省 (区) 五方经济区、武汉经济协作区、长江沿岸城市...
[详细]
《财经大辞典·上卷》
字数(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