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问词条 学问文献 发展历程 相关学问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应用范围从科学和工程计算扩展到商业事务处理,数据管理的规模越来越大,数据量急剧增长,同时,多种应用、多种语言相互覆盖地共享数据集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时硬件已有大容量磁盘,在处理方式上,联机实时处理要求更多... [详细]

《数据库百科全书》 字数(620)

随着中华老年医学会的成立和老年医学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老龄事业十分关注,在加强领导、政策指引、机构发展、国内外交流、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卫生部、民政部、国家科委以及各级政府都给予了关心和支持,先后发布... [详细]

《老年病的中西医护理》 字数(843)

云南的村镇,在历史上属于自然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起伏而兴衰,也曾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集镇和村庄。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及合作化运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村镇房屋建设和环境卫生都得到一定的改善。云南乡村居民... [详细]

《中国农业全书·云南卷》 字数(1259)

辽宁的降雨、温度和光热条件适宜发展种植业,包括发展水稻、玉米、高粱、大豆、薯类、棉花、烟草、花生等粮食经济作物和水果生产。种植业的开发已有较久的历史,特别是清代实行移民垦荒的政策以后,耕地迅速扩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发展很快... [详细]

《中国农业全书·辽宁卷》 字数(474)

辽宁省的国有农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接收敌伪和地主资本家的农场、果园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40年代末东北解放区的人民政权成立以后,接受了日伪的军马场、开拓团农场和农事试验场,后在土改中没收了一些地主的庄园、果园。这些农场和... [详细]

《中国农业全书·辽宁卷》 字数(711)

辽宁省农村文化事业起步早、起点高。三年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辽宁境内解放区的逐步扩大,各市、县即开始建立起新型的综合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民众教育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省各县普遍建立了文化馆。新中国建立初期,辽宁... [详细]

《中国农业全书·辽宁卷》 字数(910)

辽宁地区的农村体育活动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有武术、摔跤、骑马、举石锁等活动在民间流传。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体育活动范围很窄,多以游戏形式出现。如放风筝、踢毽子、玩嘎拉哈、打尜、溜冰、弹球、滚铁圈、赶陀螺、打弹弓、跳房子等。... [详细]

《中国农业全书·辽宁卷》 字数(1050)

新中国成立前,辽宁省内虽有部分公立医疗机构,但为数很少。乡、村没有卫生组织,主要依靠个体开业医生治病防病。医疗卫生条件非常差,农民贫病交加,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全省人均寿命仅为36岁。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 [详细]

《中国农业全书·辽宁卷》 字数(422)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没有一座水电站。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从全国各地调来了许多水电技术人才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短短几年时间里,对新疆进行了全面的水力资源普查,初步摸清了全区的水力资源情况,并制定了各流域开发的轮廓性方案。1951年建成... [详细]

《中国农业全书·新疆卷》 字数(1396)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和大型农业机械的出现,过去由一家一户经营的零星小块土地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为了便于适应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提高灌溉效率和农产品产量,1956年首先由水利部门提出了进行旧灌区改造的建议,... [详细]

《中国农业全书·新疆卷》 字数(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