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问词条 学问文献 地标建筑 相关学问

嘉宾解读胡阿祥:妈祖姓林名默,她一生奔波于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己任,救逢凶遇难于众,人们最终将妈祖奉为“海上女神”,为她修庙建碑。妈祖文化对澳门地区影响很深。在澳门,有妈祖街、妈祖... [详细]

《中国地名大会》 字数(350)

步入十八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数百年间人类积累的财富超过了之前人类历史的总和,建筑财富是人类最基础的财富,能为人类生产及生活提供直接的空间场所。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往往会对大部分的建筑财富熟视无睹,因为它们过于平常和平庸而提不起人们的兴致。当谈及建筑财富中的重要成分——地标建...[详细]

合肥工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294) | 被引次数(2)

目前,中国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大规模的城市化时代,中国各地也经历着一个城市建筑的更新过程。曾经在美国盛极一时的地标建筑热潮,在蔓延至欧洲之后,吹到中国。同时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世界性盛会的举办,中国各地的地标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详细]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811) | 被引次数(18)

本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景观特色级区理论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50878092,2008-2010)中的理论应用型研究,为本基金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设计的实践提供理论与依据。力图明晰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级”、“区”的概念、特征等基本属性,研究城市地标建筑审美特征...[详细]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论文 2011年 下载次数(451) | 被引次数(8)

本文以改革开放后中国各地兴起的打造城市地标建筑热潮为背景,针对出现的问题,利用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论文不拘于传统建筑理论的解释及评价约束,将地标建筑的设计和使用看作一种传播活动,以地标建筑的传播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对地标建筑的设计及评价应参照其传播学特征加入受众群体的...[详细]

天津大学 硕士论文 2007年 下载次数(470) | 被引次数(8)

以视觉认知为基础,采用视觉认知画面为手段,对城市地标建筑的影响作用进行了量化研究。以画面占有率的平均值反映地标建筑在不同观察距离上对城市空间的平均...[详细]

《华中建筑》2022年02期 下载次数(256) | 被引次数(0)

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行程时间逐渐缩短,人们前往不同城市旅游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通常人们在出游前往往需要通过键入“地标名称”搜索兴趣点的相关信息,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对“不知名”的兴趣点有效查询。地标建筑图像检索,则能通过用户所输入兴趣点的地标建筑图像,检索出与之...[详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硕士论文 2022年 下载次数(35) | 被引次数(0)

文化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色彩,美术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艺术载体,体现了人文精神内涵。美术课程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新课标倡导将美术课程定为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地区文化资源加入美术,不但可以让学生的美术课堂变得丰富起来,同时也发扬和保护了地区文化。地标建...[详细]

中南民族大学 硕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18) | 被引次数(0)

公众为地标起的昵称所表达的亲切感、调侃感与嘲讽感,对应的是一个城市予以市民的归属感、荒诞感与疏离感。本文针对公众为新建地标建筑取昵称这一现象,率先提出了“昵称文化”这一概念并加以论述。由于给地标建筑取昵称的行为主要出现在青年群体中,再考虑到笔者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所论述的观点也仅能...[详细]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142) | 被引次数(1)

作品说明:本设计以岭南地标建筑原型为创意来源,通过提取广州塔、深圳CFC大厦、韶关风采楼、开平碉楼等岭南地标建筑的外形、材质以及色彩等艺术特征,...[详细]

《上海纺织科技》2021年06期 下载次数(405) | 被引次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