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1976年于苏丹和扎伊尔爆发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毒粒长丝状,...
[详细]
《诊断学大辞典》
字数(125)
属于迄今已知的10余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中一种较为少见的病毒。Ebola为扎伊尔河名。就目前所知,埃博拉病毒只分布于非洲,主要局限于扎伊尔一带。该病毒所致疾病曾于1976年在扎伊尔北部,1979年苏丹,以及1995年扎伊尔与其周边国家流行。患者...
[详细]
《协和医学词典》
字数(350)
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类埃博拉病毒属(Ebola-like virus)的一种。病毒粒呈多形性,多为长丝状,长1 000nm,直径80nm。有包膜和膜粒。基因组为单分子-ssRNA,大小为19.1kb。基因顺序为:3′端非转译区、NP(核衣壳蛋白)、VP35(部分核衣壳)、...
[详细]
《微生物学词典》
字数(622)
见丝状病毒科...
[详细]
《微生物学词典》
字数(28)
埃博拉病(Ebola disease),又称埃博拉出血热,是由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所引起而表现为出血热的传染病。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存在已有2 300万年历史,而埃博拉疫情1976年首次在人类中爆发,科学家目前对其历史仍知之甚少。美国纽约州立大...
[详细]
《现代家庭医生》
字数(3823)
引起非洲绿猴玛尔堡热和人玛尔堡和埃博拉病的病原体。分类地位未定。病毒呈杆状或丝样等多形态,直径90~100纳米,长13~2600纳米。核芯由明显的螺旋盘绕结构组成。囊膜上似有十字样交叉的条纹。病毒含有单股RNA。对热具有中等程度的抵抗力...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兽医卷 上》
字数(317)
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Marburg and Ebola virus)同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uiridae),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这两种病毒感染主要发生于非洲,但也有个别发生于菲律宾,由于它们在电镜下呈丝状而得名。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血液和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临...
[详细]
《感染病学》
字数(6336)
中国研制的药物“jk-05”已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的抗埃博拉病毒药物。是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历时5年研制成功的。该药物近日通过总后卫生部专家评审,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批件。该药连同此前获批生产的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等科...
[详细]
《神经精神专业实用药物学》
字数(430)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
[详细]
《临床急诊急救学》
字数(5674)
埃博拉病等丝状病毒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综述了有关丝状病毒的生物...[详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34期
下载次数(384) | 被引次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