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     

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民间故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寓言是一种具有劝喻性、讽刺性和哲理性的小故事。它的艺术形象有动物、植物、自然界中的无生物与人。它往往借助这些艺术形象的活动现象,来表现人民群众的某种理想、道德观念、知... [详细]

《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上》 字数(315)

寓言     

①以假想的故事来说明哲理,从而... [详细]

《汉语倒排词典》 字数(41)

寓言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学者蔡涵墨(Charles Hartman)说,“寓言” 一语出自《庄子》第二十七篇首句(“寓言十九”)。由于“寓”有“寄托”的意思,“言”和“意”的分歧是中国传统寓言概念的基础。“言”和“意”大致与西方的“vehicle”(媒介)和... [详细]

《古代散文百科大辞典》 字数(416)

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寓言往往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把原来不易为人所理解、所接受的道理和主张,寄托在具体的、通俗的、形象性的故事中。形式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主题鲜明,有强烈的劝诫和讽刺作用。我国古代的寓言,... [详细]

《古代散文百科大辞典》 字数(305)

寓言     

一种带有劝谕、讽刺性的叙事性散文。喜欢采用夸张描写和拟人化手法,结合小故事形式... [详细]

《中国古典文艺实用辞典》 字数(102)

寓言     

[唐]孟郊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废明月色。我有松月心,俗骋风霜力。贞明既如此,摧折安可得。苏辙评孟郊说:“郊耿介之士,虽天地之大,无以容其身,起居饮食有戚戚之忧,是以卒穷以死。”这首诗,孟郊用“青松直”和“明月色”明... [详细]

《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 字数(813)

寓言     

隐含着哲理教训或讽刺寓意的短小故事。是民间寓言和作家寓言的总称。包括散文体和韵文体两种形式,以散文体较为常见。它借此喻彼,借物喻人,使抽象深奥的事理通过具体... [详细]

《民间文学词典》 字数(198)

寓言     

一种带有劝谕、讽刺性的叙事性散文。喜欢采用夸张描写和拟人... [详细]

《插图本简明中国古典文艺辞典》 字数(74)

寓言     

主要用于道德训教的散文或韵诗形式的短篇故事。故事中的角色常常是动物,但有时人和无生命物也可以是故事的中心人物。寓言必然同超自然的或非常的事件有关,其原始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最著名的寓言是关于伊索的故事,传说此人是生活在公元... [详细]

《西方思想3000年·下》 字数(350)

寓言     

见“中国民间文学”部分。... [详细]

《文学百科大辞典》 字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