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     

校勘方法之一。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提出“校法四例”,其一即为... [详细]

《简明古籍整理辞典》 字数(82)

对校     

校对基本操作方法之一。属传统的校对方法。校对时原稿在左边,校样在右边,先看原稿,再看校样,对照之下便可发现错误;或者反过来,先看校样,再查原稿,如果发现不同,便可根据原稿来改校样。对校法的优点是,原稿和校样要各看一次,有利于发现错... [详细]

《宣传舆论学大辞典》 字数(288)

对校     

又称死校。校勘方法之一。以同书之祖本和别本相对读,校其异同。一般选用一种较好的本子作底本所谓“善本”,再以其他本子参校,把不同之处注于其侧(或篇章... [详细]

《汉语知识词典》 字数(188)

对校     

校勘法之一。对所校某一古医书,首先在其同书之不同版本中确定最好的作为底本,而将... [详细]

《中医文献学辞典》 字数(101)

对校     

又称“点校”。校对的基本方法之一。将... [详细]

《中国百科大辞典》 字数(49)

对校     

又称“摇头校”。原稿放在左方或校样的上方,校样放在右方或原稿的下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地对看下去,称为对校对校的特点是双目与两手并用,左手指原稿,右手执笔点着校样,随着双目所视,双手也不断移动。遇有错误之处,随时用校对... [详细]

《图书报纸期刊编印发业务辞典》 字数(343)

对校     

将原稿和校对样分别放在左右或上下... [详细]

《实用公文词典》 字数(49)

对校    

校勘书籍时用以和底本对校... [详细]

《简明古籍整理辞典》 字数(34)

对校    

校勘方法之一。即用一书的某一版本为底本,据与其他版本对照,发现差异,加以指出或改正。对校法起源很早,西汉刘向校勘群书,主要采用这种方... [详细]

《古汉语知识辞典》 字数(168)

对校    

校勘方法之一。一般做法是,收罗一书的各种版本或一文的各种文本进行比较,确定其中一种较早的或较可靠、完整的版本或文本为底本,然后用底本与其他各种... [详细]

《档案学词典》 字数(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