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干燥养护技术 干燥的目的是除去中药材中过多的水分,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起到防止霉变、虫蛀,久贮不变质的作用。干燥方法一般包括: 晒、晾、烘干、密封、吸湿、通风等方法。(1) 晒 利用太阳光晒药,不但可以使中药散发水分而干燥,同时...
[详细]
《中药材信息监测与技术服务手册》
字数(4576)
(一) 100种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1. 绵马贯众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2. 细辛 挥发油。3. 大黄 蒽醌类衍生物。4. 何首乌 蒽醌类衍生物及卵磷脂。5. 虎杖 蒽醌类衍生物。6. 牛膝 皂苷及甾类化合物。7. 川牛膝 甾类化合物。8. 威灵仙 三萜皂...
[详细]
《中药材信息监测与技术服务手册》
字数(2779)
1. 狗脊 主产于福建、四川等地。2. 绵马贯众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3. 辽细辛 北细辛与汉城细辛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华细辛主产于陕西、河南、湖北等地。4.大黄 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
[详细]
《中药材信息监测与技术服务手册》
字数(1358)
1. 太子参 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等省。2. 板蓝根 主产于河北、江苏等省。3. 红芪 主产于甘肃南部地区。4. 葛根 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等省。5.藁本 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等省。辽藁本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等省。6.秦艽 主产于甘肃...
[详细]
《中药材信息监测与技术服务手册》
字数(1357)
1.细辛【贮藏】 置于阴凉干燥处。多以麻袋或苇席包装,包件堆垛不可重叠过高。【养护】 避免日晒和久经风吹。如有潮霉现象,可进行摊晾。未发生虫害前可用气调密闭贮藏,不仅能防虫、防霉,也能保持香气。2. 大黄【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详细]
《中药材信息监测与技术服务手册》
字数(2312)
1. 人参【采收】 多于秋季采挖根和根茎。传统采收方法: 普通参生长6年采收,边条参生长8 ~9年采收,石柱参生长1 5年以上采收。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发展,可采收4年生人参,用于加工生晒参。采收以9月上、中旬为宜。此时人参生长进入枯萎期,...
[详细]
《中药材信息监测与技术服务手册》
字数(8208)
1. 绵马贯众【采收】 夏、秋两季采挖根茎。【加工】 削去叶柄 (可见残基)、须根,除去泥土,整个或剖成两半,晒干。2. 细辛【采收】 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根和根茎。【加工】 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不宜日晒及水洗)3. 大黄【采收】 秋...
[详细]
《中药材信息监测与技术服务手册》
字数(6722)
1. 川芎【采收】 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根茎。传统采收方法: 平原地区栽培的川芎一般在栽后第二年的5月下旬或6月上旬收获,山区栽的一般在7月中旬收获。采挖宜选择择晴天进行。【加工】 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详细]
《中药材信息监测与技术服务手册》
字数(6759)
1. 沉香【采收与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传统采收与加工方法: 本品全年均可采收,一般生有沉香的树木枝叶多为枯黄色,但根据当地的不同习惯,有几种采收方法。(1) 选择树干直径在30cm以上的大树,在...
[详细]
《中药材信息监测与技术服务手册》
字数(12127)
1. 绵马贯众 色鲜,质坚实,叶柄残基短,根茎断面棕绿色者为佳。2. 大黄 质坚实、有锦纹和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3. 何首乌 个大,质坚实而重,红褐色,断面显云锦花纹,粉性足者为佳。4.牛膝 根长、肉肥、皮细、黄白色者为佳。现产地...
[详细]
《中药材信息监测与技术服务手册》
字数(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