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问词条 学问文献 幼虫体 相关学问

颜色多态性是许多物种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昆虫体色会随寄主食物的改变而改变,这是环境选择的结果,这些变化有利于昆虫躲避敌害或捕食食物,同时也能提高其自身的抗逆性。为探讨食物对昆虫体色的影响,本文以斜纹夜蛾和棉铃虫幼虫为例,引入RGB颜色三原色概念,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获取寄主色、背景色...[详细]

湖南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286) | 被引次数(3)

昆虫体色随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其意义在于增强躲避天敌、诱捕食物、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进而提升生物体自身的生存竞争力。然而,尽管有诸多文献报道环境是影响昆虫体色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有关环境因子对体色影响的程度以...[详细]

湖南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236) | 被引次数(5)

柞蚕(Antheraea pernyi)是我国特有的农业昆虫资源,蛹(幼虫、成虫)可食用,茧可缫丝。柞蚕幼虫因具有丰富的体色而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观赏昆虫。幼虫体色在生产和育种实践中是柞蚕新品种选育的基本形态标志。为解析柞蚕幼虫体色的遗传与色素基础,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手段对柞蚕幼...[详细]

沈阳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22年 下载次数(39) | 被引次数(0)

柞蚕(Antheraea pernyi)幼虫体色是柞蚕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形态标记性状。已知柞蚕幼虫体色的受控基因G、Y、R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基因间存在互作。以幼虫体色分别为蓝色、青绿色的柞蚕品种胶蓝、青皮为研究材料,与幼虫体色分别为白色(基因型rryygg)、黄绿色(基因型rryy...[详细]

《中国蚕学会第十四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下载次数(25) | 被引次数(0)

为解决无法用文字实现对近千种连续变化的昆虫体色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合理的数学运算问题,本文采用国际标准颜色计量技术-PFG(Pantone Formula Guide)颜色指南为昆虫体色性状判别标准,提出了关于数值化描述昆虫体色的相关评价指标,如体色元(body-coloreleme...[详细]

《昆虫学报》2012年01期 下载次数(241) | 被引次数(20)

大蜡螟幼虫体色各式各样 ,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和食物等环境因素对大蜡螟幼虫体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温度、湿...[详细]

《昆虫知识》2003年01期 下载次数(212) | 被引次数(16)

野生柞蚕(Antheraea pernyi)幼虫的体色为青色,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青黄色、黄色、蓝色和白色4大体色血统。在实践生产中,幼虫体色一直是柞蚕育种的重要形态标记性状。然而关于柞蚕幼虫体色分化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目前为止未见有与柞蚕幼虫体色相关基因被克隆的报...[详细]

沈阳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159) | 被引次数(3)

柞蚕(Antheraea pernyi)幼虫体色是柞蚕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形态标记性状。已知柞蚕幼虫体色的控制基因G(g)、Y(y)、R(r)位于不同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存在互作关系。以幼虫体色分别为蓝色、青绿色的柞蚕品种胶蓝、青皮为研究材料,与幼虫体色分别为白色(基因型rryyg...[详细]

《蚕业科学》2018年01期 下载次数(140) | 被引次数(6)

对不同蛾色分离、产卵数量、幼虫体色、茧色和茧质调查结果表明:蛾色不同其造卵数和产卵数有差异,产卵数量最高的是黄色蛾♀×黄色蛾♂组合,平均为260...[详细]

《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下载次数(36) | 被引次数(3)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将烟田混合发生的烟青虫和棉铃虫幼虫体色变化归纳为7 种基本类型,其中在黄绿色型中烟青虫数量较多,占639 % ;在绿褐色型中棉铃虫占934 % ...[详细]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下载次数(192) | 被引次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