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名。见《中医临床诊疗...
[详细]
《中医大辞典》
字数(35)
指血液运行不畅,心脏脉络阻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多由胸阳不振,寒滞血脉,...
[详细]
《中国百科大辞典》
字数(93)
证名。即心血瘀阻证。详见心血瘀阻证条。...
[详细]
《简明中医病证辞典》
字数(24)
证候。由于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导致心脉阻痹不通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若刺痛,舌紫暗或...
[详细]
《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
字数(211)
1.别名与渊源 源于《内经》,《素问·痹论》云:“心痹则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又名心脉阻痹证。2.概念 心脉痹阻证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心脏脉络痹阻不通而出现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
[详细]
《内科百证精解》
字数(1754)
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心血(脉)瘀阻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或以刺痛为主,舌质晦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或以心胸憋闷为主,...
[详细]
《中医心病常用名词术语条文释》
字数(648)
尚某,女,55岁,2011年3月23日初诊。主诉:口苦心烦,胁肋胀痛1月余,伴胸憋闷疼痛阵作3天。病史:患者平素心情抑郁,1月前因与人口角后,胁肋胀痛,伴嗳气纳差,数日后出现口苦心烦,自服开胸顺气丸罔效。3天前复因恼怒,胸憋闷疼痛辄作,经当地医院...
[详细]
《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疼痛病精要》
字数(772)
阳虚痰盛型胸痹心痛,多属单纯性的冠心病患者,除胸闷憋气、阵发心痛外,伴有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结代。于氏认为,本型患者多为年高体弱并形体肥胖之人。因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
[详细]
《于己百》
字数(1416)
目的:探讨心络绌急与心脉痹阻大鼠模型病理生理变化规律,并进行通络干预研究。方法:1、心络绌急:①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冠状动脉痉挛动物模型,动态观察大鼠心电图、心肌微循环和心脏灌流量等指标变化,并对模型进行评价;②连续7天预防性给予通心络灌胃,末次给药1h后造模,...[详细]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博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31) | 被引次数(0)
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心脏活动的起源出现障碍,或者传导出现障碍而导致[1]。临床上多表现为心脏搏动的频率或节律出现异常,发病较为突然,严...[详细]
《中国民间疗法》2018年02期
下载次数(74) | 被引次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