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0月联邦德图社会民主党的勃兰特上台后提出的对外政策新的见解和政策思想。这个政策的主要“设计师”是外交部计划司司长埃贡·巴尔。1963年埃贡·巴尔提出了“以接近求演变”的思想。其含义是:承认战后现状,以换取联邦德国与东方关...
[详细]
《国际关系辞典》
字数(491)
指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推行的一条旨在“与西方合作,与东方和解”的政策。1969年,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勃兰特出任总理,他面对苏联军事力量日益膨胀的压力,决定大力推行新东方政策,即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联盟为基础,以北约的军事力量为后盾...
[详细]
《新语词大词典》
字数(307)
联邦德国旨在调整 “哈尔斯坦主义”,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关系的政策的总称。1969年10月,勃兰特上台执政。面对苏联军事突力的膨胀,认为依靠武力难以实现德国的重新统一,于是决定改变策略,以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在保...
[详细]
《资本主义大辞典》
字数(579)
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时期,由维利·勃兰特倡导并推行的对苏联东欧国家的新政策。它有别于阿登纳以来的历届联邦德国政府与苏联东欧国家相对立的政策,主张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通过接近而达到演变”。1963年7月15日,新东方政策的设计师...
[详细]
《当代国际知识大辞典》
字数(1062)
成立于1996年9月17日。资本额为2000万港元,经营范围包括澳门元与港币买卖、各种外币...
[详细]
《中华金融辞库》
字数(147)
20世纪60年代末,前联邦德国提出的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策。1969年10月,勃兰特政府上台后,在前苏联军事力量日益增强的压力下,感到单靠武力统一德国并非易事,便改变策略,开始推行“与西方合作”, “与东方谅解”的新东方政策。其主要内容是...
[详细]
《军事大辞海·下》
字数(391)
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的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50年代联邦德国执行以外交部国务秘书之名命名的哈尔斯坦主义,即坚持联邦德国在国际上代表整个德国,拒不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边界和民主德国, 除苏联外不与任何同民主德国...
[详细]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字数(447)
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成为主要执政党后所推行的对苏联和东欧的外交政策。战后直至60年代,联邦德国执行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同苏联和东欧国家处于严重对立状态。其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哈尔斯坦学说。该学说主张不承认战后欧洲边界,不承认民主德...
[详细]
《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政治·法律》
字数(501)
特指20世纪60年代末后联邦德国对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外交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联邦德国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支持下,奉行敌视社会主义东欧和苏联的政策,拒不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战后确定的德国与波兰之间的边...
[详细]
《社会科学新辞典》
字数(472)
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提出的对苏联和东欧的外交政策。1969年勃兰特政府上台后开始执行。鉴于欧洲存在长期和平的机会,主张放弃不承认战后欧洲国界和...
[详细]
《世界文化词典》
字数(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