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问词条 学问文献 晚中生代 相关学问

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属于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构成贯穿东北及邻区的北东向岩浆活动带的一部分。目前关于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的构造演化还存在争议,主要是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对大兴安岭地区影响的时空范围没有统一的认识。然而,研究...[详细]

吉林大学 博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398) | 被引次数(12)

论文通过对吉林省东南部晚中生代火山岩进行详细而系统的Ar-Ar年代学、岩石学、主-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火山岩组的岩石成因和可能的深部过程,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和认识:1 吉林省东南部中生代火山作用的喷发时期为早白垩世,与华北板块内部及...[详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博士论文 2006年 下载次数(678) | 被引次数(39)

本论文选取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和伏牛山地区晚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体(五仗山、花山、蒿坪、斑竹寺、伏牛山)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全岩Sr-Nd-Pb同位素以及单矿物磷灰石Nd同位素和锆石Hf-O同位素...[详细]

吉林大学 博士论文 2021年 下载次数(284) | 被引次数(0)

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晚中生代火山岩广泛分布,由于缺少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关于大兴安岭中段晚中生代火山岩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问题,至今意见尚不一致,因此,对大兴安岭中段晚中生代火山岩开展更多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已十分必要。本文选择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地区晚中生代...[详细]

东北大学 博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62) | 被引次数(1)

早白垩世时拉萨与羌塘地体的碰撞是欧亚大陆南缘的重要构造事件,导致了青藏地区在新生代之前就发生了一定的地壳缩短和地表抬升。目前对该碰撞事件向北的影响范围以及其对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的贡献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围绕这一科学问题,本文在岩相古地理调查(包括岩性和沉积相描述、古水流测量等...[详细]

浙江大学 博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476) | 被引次数(0)

熊耳山矿集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东段,区内钼、金资源丰富,其中最重要的钼、金成矿事件发生在晚中生代,形成了该地区绝大多数钼矿床和金矿床。区内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体和斑岩岩株。目前对熊耳山矿集区晚中生代岩浆岩的岩浆来源、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钼、金矿床的成因和...[详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博士论文 2021年 下载次数(210) | 被引次数(0)

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以及太平洋板块三者的交汇区,是新生代发育在华南地块南缘的边缘海海盆,其形成演化经历了完整的陆内裂陷至海底扩张阶段。南海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决定了其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中、新生代板块构造重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地质证据的局限,关于南海地...[详细]

中国地质大学 博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928) | 被引次数(13)

二长质岩石(包括石英二长岩或石英二长闪长岩)常被归为高钾钙碱性岩石,其地球化学特征介于钙碱性和碱性系列岩石之间。从全球范围来看,二长质岩石总体较少,它们多呈岩株状侵入体单独产出,也可与花岗岩共生形成复式杂岩体。这类岩石多产于后造山伸展或大陆板内非造山裂谷等引张构造环境,在时间和空...[详细]

南京大学 博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97) | 被引次数(2)

板块构造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现代汇聚板块边缘弧岩浆作用的发生机制,但是对于大陆弧镁铁质岩浆岩的地幔源区性质、俯冲板片物质加入到地幔楔的具体机制以及大陆弧岩浆从源区提取之后在上覆板块发生的分异演化过程等问题仍不是很清楚。在大陆内部,具有弧型地球化学特征的镁铁质岩浆岩也很常见,这些岩浆...[详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博士论文 2016年 下载次数(806) | 被引次数(5)

华南晚中生代以大规模成岩成矿为特征,发育著名的大花岗岩省和各类大型-超大型矿床,尽管近几十年来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但目前对于华南板块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属性、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尚存在争议,而且大量的事实表明,华南沿海很多热泉的分布与花岗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但以往我国对地热的...[详细]

中国地质大学 博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1393) | 被引次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