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现今复杂的地势地貌,独特的气候,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多样的植被类型,是经历了长期地质构造运动和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云南第三纪时期的地壳构造运动异常活跃。第三纪大陆板块运动导致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对接和碰撞,引发了3次喜马拉雅...
[详细]
《中国植被演替与环境变迁·第一卷·云南晚新生代植物和气候》
字数(686)
国乳齿象 由陕西省地质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完成。我省主要获奖人员有雷遇鲁、李双喜、解遇。成果达到了国际水平,1990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成果肯定了汉中盆地新第三系的存在,而且构成断陷盆地的主体...
[详细]
《陕西百科全书》
字数(257)
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构造变形过程的研究是创建大陆岩石圈动力学理论、探讨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是整个高原向大陆内部扩展的前缘部位,也是其最新的和正在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发育了多条晚第四纪仍强烈活动的大型活动构造带,同时还形成了多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其内沉积...[详细]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博士论文 2003年
下载次数(3464) | 被引次数(150)
亚洲季风演化和亚洲内陆干旱环境的形成是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气候变冷和特提斯海退缩的产物,然而这些因素如何促使亚洲内陆干旱环境的形成和亚洲季风的演化尚有诸多不清楚的地方。获取可靠的晚新生代亚洲内陆古气候与环境演化记录不但有助于澄清这些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而且对于理解亚洲内陆轨道尺度...[详细]
兰州大学 博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752) | 被引次数(7)
全球范围内,大型河流的演化通常都遵循主要的构造轮廓,并且它们的演化过程也记录着所流经地区的构造历史。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 km。前人的研究认为黄河的整合过程是青藏高原东北部晚新生代构造隆升以及鄂尔多斯周缘伸展断陷作用的结果。解译黄河对构造扰动的响应,能够为研究和认识青...[详细]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博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337) | 被引次数(3)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扩展导致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的构造变形,并对周边地区的地貌格局和环境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高原东北缘是现今高原最新的和正在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造变形与地貌演变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鄂尔多斯西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华北地块及秦岭造山带三者交汇的部位,是青藏...[详细]
长安大学 博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524) | 被引次数(4)
解析构造-气候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是当前地球科学领域极富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其中,区域/全球气候与青藏高原隆升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构造-气候相互作用这一科学问题的典型案例。青藏高原隆升不仅对亚洲季风的形成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高原隆升能通过增强硅酸盐化学风化,进一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详细]
兰州大学 博士论文 2021年
下载次数(702) | 被引次数(2)
青藏高原隆升、亚州季风形成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是晚新生代以来我国主要的地质环境事件,也是晚新生代全球古环境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科学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对亚州季风和干旱化的形成、演化和驱动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青藏高原...[详细]
兰州大学 博士论文 2014年
下载次数(497) | 被引次数(5)
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隆升改变了亚洲的大气环流模式,引起或加强亚洲季风环流和内陆干旱环境,并可能对全球降温过程以及北半球冰盖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长期以来,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和幅度,以及与之相关的亚洲季风及内陆干旱化起源和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关键时期高原及周边地区...[详细]
兰州大学 博士论文 2016年
下载次数(1355) | 被引次数(16)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独立地貌单元,是地质学家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地区。但是目前国内外就青藏高原研究中最核心的板块碰撞时间、形式、幅度以及碰撞过程中高原变形、隆升机制等问题仍存在着极大分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高原核心部位仍然缺乏关键的年代资料。因此,要检验以前的观点...[详细]
兰州大学 博士论文 2008年
下载次数(1741) | 被引次数(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