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利用各种木质材料,雕成各种形象的雕塑艺术。技法根据其附着背景或不附着背景可分为圆雕、浮雕、透雕及线刻等,注重刀法,并充分利用木质本身的自然特点去寻找内在表现力,如色泽、纹理、结构等,相形度势,因材得意,因意而量材,讲究独特意旨...
[详细]
《中华文明实录》
字数(278)
在古代,最初是作为建筑和一些器物上的装饰,经过发展,形成了单独的木雕工艺品。其著名产地如:浙江省东阳白果木雕,福建省福州的龙眼木雕,浙...
[详细]
《中外文化知识辞典》
字数(169)
在古代,最初是作为建筑和一些器物上的装饰,经过发展,形成了单独的木雕工艺品。其著名产地如:浙江省东阳白果木雕;福建省福州的龙眼木雕;浙...
[详细]
《简明美术词典》
字数(169)
瑶族建筑装饰。流行于广西金秀。今存者多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所作。大都浮雕,亦有通雕、阴雕等。构图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形、弧形和长方体相结合等形式。内容多为寄寓吉祥、长寿、荣华富贵的龙凤、麒麟、牡丹、...
[详细]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
字数(254)
雕塑的一种。我国最初的木雕原是作为建筑和一些家具器物上的装饰,经过发展才形成单独的木雕工艺品形式。其著名产地有广东潮州和浙...
[详细]
《文艺创作知识辞典》
字数(156)
常用材料有楠木、樟木、柏木、黄杨、龙眼木、红木、梨木、椵木、杨木、桑树根及其它果木。我国有悠久的木雕传统。一般以雕刻人物、山水、花卉、翎毛、亭台楼阁、...
[详细]
《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
字数(193)
东乡族的建筑特别是表现在清真寺建筑中,广泛应用木雕工艺。木雕多表现在插梁、飞椽、垫板、梁椽、挑席、斗拱、...
[详细]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
字数(135)
桂林民间工艺。桂林木雕有建筑木雕、家具木雕、陈设工艺木雕等多种式样,在用材上以本地特产樟木为主。其雕刻内容有吉祥图案、戏曲人物、古代英雄、寓言故事、现实生活,尤以花卉、飞禽、走兽、仕女居多。雕刻的方式有浅雕、浮雕、立体圆...
[详细]
《中国城市大典·第一卷》
字数(240)
仡佬族的木雕工艺主要表现在房屋的雕梁画栋、傩戏的神头、面具和地戏的面具上。房屋上的木雕艺术,有古色古香的“三合院”的建筑雕琢和门窗花雕及柱、梁雕刻,在寺庙等建筑内,有“神位菩萨”、“勾薄判官”、“鸡脚二神”等木雕;家用木雕,...
[详细]
《仡佬族文化百科全书》
字数(403)
福州传统工艺技术。主要用龙眼木、黄杨木为原料,手工制作。清代末期福州大坂乡木雕师陈天赐以福建盛产的龙眼木雕刻成工艺品,备受外轮海员青睐。制作中,作者因材施艺,先用斧头劈,后用雕、刻、镂、锉等刻划形体结构,再经过修光、磨光,染成...
[详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上》
字数(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