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把比较优秀的编辑人员称“杂家”。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既专又博,以博为主。没有广博的知识,是无法胜任编辑工作的,因为一个编辑在处理各类稿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多种学科,编辑人员对这些学科必须有个大概的了...
[详细]
《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
字数(237)
先秦末期出现的兼采众学派思想的综合性学派。《汉书·艺文志》曰:“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代表人物是尸佼、吕不韦、尉缭等。其思想内容大体是以儒、墨、道、法为主,再杂以名、阴阳、兵...
[详细]
《中华文明实录》
字数(223)
战国末期产生的以兼容诸家之长为特点的一个学术派别。《汉书·艺文志》将杂家列“九流”的第八位,并录杂家著作二十四种,四百零三篇,大部分已散佚。现留传下来的战国时期杂家著作为秦始皇初年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这部著作反映...
[详细]
《中华法学大辞典·法理学卷》
字数(611)
原指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所说的“合儒墨,兼名法”者,属于“九流”之一,现指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有的人视“广博”为“杂乱”,故而鄙视之为“杂家”。60年代,邓拓曾写《欢...
[详细]
《新语词大词典》
字数(213)
战国末期到西汉初年的一个学派。他们著书立说,标榜对各...
[详细]
《汉语倒排词典》
字数(69)
《汉书·艺文志》所列九流十家之一。其说折衷揉合各学派思想、融会贯通...
[详细]
《简明古籍整理辞典》
字数(87)
战国末至汉初综合百家思想而自成系统的 学派。《汉书·艺文志》首有杂家之称,列其为“九流”之 一,著录二十家,四百三篇,把《吕氏春秋》、《淮南子》等 编入该家。这里的“杂”为“会聚”意。《艺文志》云:“杂家 者流,……兼儒墨,合名法...
[详细]
《中国哲学大辞典》
字数(306)
战国末期至汉初思想学术流派。以兼采先秦各家学说为特征。主要代表作有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和汉初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该派对...
[详细]
《中华文化辞典》
字数(196)
诸子“九流十家”之一。《汉书·艺文志》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人编成的《吕氏...
[详细]
《诸子百家大辞典》
字数(196)
➊ 指对各门学问都有研究的人。➋...
[详细]
《当代汉语词典》
字数(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