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遗址横断山区是闻名于世的“民族走廊”,自古以来文化面貌就很复杂,新石器文化相当丰富,主要遗址有:昌都卡若遗址: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东南约12公里处的澜沧江东岸的第二、三级台地上,海拔高度为3100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
[详细]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上册》
字数(4263)
1.文化遗址横断山区是闻名于世的 “民族走廊”,自古以来文化面貌就很复杂,新石器文化相当丰富,主要遗址主要有:昌都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东南约12公里处的澜沧江东岸的第二、三级台地上,海拔高度为3100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发...
[详细]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下册》
字数(4440)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横断山区包括川西高原、藏东和滇西地区。通过对上述地区典型遗址的层位关系、器物形态以及碳十四等数据的综合分析,首先构建起横断山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将旧石器文化分为三个区域类型,将新石器时代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确立了这一地区石器...[详细]
南京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687) | 被引次数(0)
横断山区高速公路位于地形复杂的横断山区,存在较多长下坡、弯急、线形急变和交通环境急变的特殊路段,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在横断山区高速公路存在多处潜在的事故多发点,对横断山区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进行预防性专项研究势在必行。横断山区高速公路的主要事故原因为驾驶员超速行驶、长大下坡车辆制动失...[详细]
长安大学 博士论文 2009年
下载次数(947) | 被引次数(15)
横断山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植被垂直带谱最大、最复杂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点区域。植被FPAR作为监测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植被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植被FPAR进行分析有助于掌握横断山区植被生长健康状况...[详细]
成都理工大学 硕士论文 2021年
下载次数(38) | 被引次数(0)
横断山区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染色体数目的研究对探讨植物区系起源和进化有重要的意义。本...[详细]
《云南植物研究》2004年01期
下载次数(503) | 被引次数(20)
瘿螨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植食性瘿螨,是农作物、蔬菜、花卉、园林植物和中草药植物上的一类重要害螨。横断山区恰好处于古北区和东洋区两大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的交汇地区,作为动植物物种丰富度很高的一个地区,尚未进行过瘿螨资源的系统调查。本文首次对横断山区瘿螨总科物种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整理...[详细]
南京农业大学 博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201) | 被引次数(1)
面积参数对于地表过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包括投影面积和地表面积,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且地表面积往往更具参考价值。准确高效地进行地表面积计算能为地表覆盖变化和碳储量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通过分析常规地表面积算法,确定最佳计算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针对完整/不完整栅格...[详细]
太原理工大学 硕士论文 2022年
下载次数(43) | 被引次数(0)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连接大气、土壤和水的纽带,通过光合作用、蒸散发、改变地表反照率和粗糙度等活动,在全球碳循环、水循环、能量交换和气候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气候对植被类型分布、时空变化及其在全球和局部尺度上的变化具有重要贡献,尤其是温度和降水这两个主要参数。横断山区由一系列壮...[详细]
成都理工大学 硕士论文 2021年
下载次数(42) | 被引次数(0)
横断山区地跨云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南方向,区域内资源丰富,物种繁多,是中国重要的屏障区与资源储备区。但是,由于横断山区地势复杂多变、山岭褶皱紧密、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交通受阻严重、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程度较高,故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程度显著。因此,开展横断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估...[详细]
云南大学 硕士论文 2021年
下载次数(118) | 被引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