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类社会从事水利活动发展过程的述评,包括历代水利事业的兴衰及其与社会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历代水利工程修建使用,效益和弊病的史实;历代水利技术的成就,有关理论的总结以及水利这一门科学的发展规律。它可为现在和将来的水利工...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 下》
字数(11005)
人类社会从事水利活动的发展...
[详细]
《实用水文学词典》
字数(41)
现代系统阐述中国水利史的专著。郑肇经著。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属该馆《中国文化史丛书》第2辑之一,曾被日本 “中国水利史研究会”译成日文出版。郑肇经(1894—1989),中国水利家,水利史学者。曾任河海工科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
[详细]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自然和技术科学》
字数(477)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几千年的农田水利的兴废,在中国农业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黄河流域农田水利开发最早,然后向淮河流域及江南发展。隋唐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农田水利发展迅速,超过了北方。以沟洫水利为主的起始期 传说在夏...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字数(4817)
高言弘主编、1988年北京新时代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广西水利史专著。该书阐述了广西水利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从现代科技发展角度探讨广西水利发展的规律。全书以朝代...
[详细]
《壮族百科辞典》
字数(236)
历史上关中农田水利的开发、治理和发展情况。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到潼关,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度一般约40~50公里,由西向东逐渐展宽,平原中间横贯着渭河。该地是周族的发祥地,以后又是秦至唐代封建王朝的京都所在地。因此,唐朝以前灌...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字数(2282)
今京津及河北省地区的农田水利的开发、治理和发展的历史。本地区大部分属黄海平原,地势平坦,农业灌溉开拓很早,春秋战国时已修建颇具规模的灌渠。魏文侯二十五年(公元前422)西门豹在邺地(今河北临漳一带)修筑漳水十二渠(一说为魏襄王时史...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字数(2785)
太湖地区塘浦圩田和治理河道的历史变迁。太湖地区地势外围较高,中部低洼,河湖众多,史载涝多于旱。在这一地区进行农业生产,低地需要围田垦殖,高田需要通渠抗旱。围田是筑堤围裹浅水沼泽或河湖滩地,傍水耕种。临江濒海高田,依赖海塘御咸蓄...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字数(1797)
今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西部和陕西北部地区的农田水利的开发、发展的历史。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要发展农业生产,必须修建灌溉工程。由于西北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重视对该地区的开发,常采用移民开垦和驻兵...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字数(2696)
珠江三角洲的堤围和围垦发展史。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南部海湾,由西江、北江和东江等河流冲积而成,全洲地势低平,河流纵横,岛丘散布。筑堤围田是开拓农田、发展农业的主要水利手段。当地称这种工程设施,为堤围或基围。大致有三种,即河流沿岸...
[详细]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字数(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