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滩涂资源”。指潮间带范围内的滩面及近岸水深5米以内的浅水区域的所有资源。包括自然...
[详细]
《地学辞典》
字数(130)
亦称“滩涂资源”。指海岸带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滩面,由淤泥质或沙质河海相...
[详细]
《教师百科辞典》
字数(105)
又称“滩涂资源”。指海岸带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滩面,由...
[详细]
《中国百科大辞典》
字数(83)
亦称“滩涂资源”。指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种特殊自然资源。海涂一般是指大潮高低潮位之间的地段,它是一种活跃的地貌类型,有些岸段因冲刷而后退,有些岸段不断堆积扩展,有些则相对稳定。海涂的土壤主要是滨海氯化物盐土,生长有芦苇、咸...
[详细]
《现代农村经济辞典》
字数(334)
亦称滩涂资源。海涂就是指潮间地带 (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地带) 。由于海涂在退潮...
[详细]
《人文地理学词典》
字数(134)
1958—1960年,浙江省围垦海涂指挥部曾对平均低潮位露出水面的海涂(海宁、平湖和杭州市中潮位以上海涂)做过调查,面积为20.16万公顷,其中地势较高、短期可围的约为5. 33万公顷,堵塞港湾后可利用的为2. 66万公顷。海涂土壤,以象山港为界,分...
[详细]
《浙江农业和农村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研究》
字数(529)
根据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时的实测量算,全省位于海岸线外侧的海涂2 443.84平方公里,位于钱塘江河口的海涂442.04平方公里,江河口的海涂4.98平方公里,合计为2 890. 86平方公里,在全国海涂资源总量中约占1/7,居沿海省、市、自治区的第三位。海...
[详细]
《中国农业全书·浙江卷》
字数(869)
浙江沿海的海涂,可按其冲淤变化,分为淤涨、稳定、侵蚀等三种类型。淤涨型海涂主要分布在河口、比较开敞的港湾以及部分海岛的西侧,这类海涂目前尚在逐步堆高和向外延伸,涂地大都比较宽阔,单片面积比较大,全省淤涨型海涂的面积占总量的87....
[详细]
《中国农业全书·浙江卷》
字数(631)
浙江省海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向以农、盐业围涂和涂地水产养殖为主。围涂造地以70年代及其前后为最盛,年围涂面积多时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重点围涂区为钱塘江河口及浙江中南...
[详细]
《中国农业全书·浙江卷》
字数(222)
简称“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1980至1985年底中国首次进行的大规模海岸带综合性普查。调查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联合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海洋局,各沿海省、市、自治区设有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领导小组聘...
[详细]
《海洋大辞典》
字数(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