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泊中沉积的物质。可分为淡水湖泊沉积和盐湖沉积两类。淡水湖泊沉积以黏土岩、粉砂岩与砂岩为主,也常有泥灰岩、硅...
[详细]
《国土资源实用词典》
字数(144)
又称 “湖泊沉积”。河流悬浮物、大气飘尘...
[详细]
《生态文明建设大辞典·第四册》
字数(83)
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大陆地壳构造变形最强烈、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自2008年汶川Ms 8.0强震以来,一系列7级中强地震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岷江上游地区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河谷和山间盆地中,导致局部人口密度较大。当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时,更容易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详细]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博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246) | 被引次数(0)
蠕变是导致软粘土地区公路路基工后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含水量、高孔隙率和低渗透性是促成蠕变量大的客观因素。国内外关于软粘土蠕变特性从室内试验、数值计算到实地监测均做了较多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结论。但由于软粘土在成因方式、物质成分、赋存环境、应力历史等各方面的差异性,没有一个模型可...[详细]
重庆大学 博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259) | 被引次数(1)
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大陆内部最显著的地貌梯度带,也是青藏高原周缘新构造与活动构造最为复杂、活动断裂发育密度最高的区域。岷江上游地处“南北向地震构造带”中段的北中部,受岷江断裂带、虎牙断裂及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影响,不仅强震及大震活动非常频繁,而且崩滑流等外动力地质灾害也极为显著,...[详细]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博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616) | 被引次数(16)
通过对中新统五道梁群湖相沉积进行全岩心钻探和碳氧同位素测试,获得青藏高原北部中新世早期古环境变化和古气候旋回的重要地质记录。五道梁群约150m湖相沉积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与泥灰岩为主,仅在深度50.0~51.0m出现湖相沉积间断,上下均为连续湖相沉积。深度140~145m湖相沉积碳...[详细]
《中国地质》2009年05期
下载次数(947) | 被引次数(29)
渭河盆地堆积了风成黄土-古土壤和河湖相沉积序列,为研究第四纪季风与环境变化提供了丰富素材。早更新世渭河高阶地(T5)堆积了典型的午城黄土,在低阶地(T4)和盆地中心则发育了河湖相沉积,这种不同沉积序列揭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有何异同仍不清楚。本文以渭河盆地的阎峪黄土-古土壤序列和武家...[详细]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硕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432) | 被引次数(8)
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大陆内部最显著的地貌梯度带,也是青藏高原周缘新构造与活动构造最为复杂、活动断裂发育密度最高的区域。岷江上游地处"南北向地震构造带"中段,受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及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影响,不仅强震及大震活动非常频繁,而且崩滑流等外动力地质灾害也极为显著,是内外动力...[详细]
《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03期
下载次数(206) | 被引次数(2)
青藏高原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海拔高度与年均气温存在函数关系。对青藏高原南部14个不同海拔高度的第四纪湖相沉积露头,在剖面不同部位采集了35个湖相沉积样品,结合海拔高度与年均气温的相关分析,建立了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古海拔高度计。再对青藏高原南部、青藏高原北部、东...[详细]
《地质学报》2007年09期
下载次数(1229) | 被引次数(57)
全球不同地质载体如黄土、石笋、冰芯、湖泊和深海沉积等,揭示更新世气候呈显著的轨道-亚轨道尺度波动,但变化的周期和幅度却有较大差异,其原因有待深入研究。位于亚洲季风区关键地带的渭河盆地堆积了深厚的新生代河湖相沉积,是研究轨道-亚轨道尺度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本文以盆地内西安凹陷户县正...[详细]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博士论文 2022年
下载次数(74) | 被引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