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与汉族接触较早,在日常生活方面比较接近汉族,以稻谷为主食。到清代,土家族从汉族引进的稻谷品种就有九种之多。但由于土家族大都居住在山区、水田不多,所以主食除稻谷之外,还辅以王米、红薯、小米等杂粮,有的地方甚至以玉...
[详细]
《中华饮食风俗志》
字数(615)
地区级民族自治地方。成立于1957年9月20日。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州政府驻吉首市,辖1个县级市、9个县,面积15486平方公里。人口2401900人。居民有土家、苗、瑶、回、汉等族。境内多丘陵山地,武陵山从西向东斜贯中部,河流纵横,有西水、武水、...
[详细]
《民族知识辞典》
字数(355)
湖南省西北部行政区。曾是中国革命战争...
[详细]
《军事大辞海·下》
字数(58)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邻接湖北、四川、贵州三省。国土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辖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泸溪、古丈、吉首8个县市。境内有土家族、苗族、瑶族、回族、汉族等。总人口251. 1万,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
[详细]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
字数(903)
1957年9月20日建立。在湖南省西北部,邻接湖北、四川、贵州三省。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吉首市。汉属武陵郡,唐属黔中道,清为乾州、凤凰、永靖等厅及永顺府地。民国改永顺、凤凰等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龙山、桑植、永顺、保靖、大庸等县...
[详细]
《民族词典》
字数(433)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区,邻接湖北、四川、贵州三省。1952年8月建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1957年改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政府驻吉守市。面积15486平方公里,人口23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8万。枝柳铁路纵贯,公路四通八达...
[详细]
《长江大辞典》
字数(283)
1957年9月撤销湘西苗族自治州,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人民政府驻吉首县。辖吉首、古丈、泸溪、花垣、凤凰、保靖、永顺、龙山、大庸、桑植共10县。1982年吉首县改设...
[详细]
《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字数(242)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北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相邻,西部与重庆市、贵州省铜仁地区接界。境域在战国时属楚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宋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
[详细]
《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字数(940)
1957年9月20日建立。它的前身是湘西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政府设在吉首县城。州辖吉首 (原乾城)、泸溪、凤凰、古丈、花垣 (原永绥)、保靖、永顺、龙山、大庸、桑植10县。居民有土家、苗、白、瑶、回、汉等族。境内为丘陵山地,属武陵山区...
[详细]
《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字数(406)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1952年成立湘西土家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1957年9月27日改建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首府驻吉首市。辖1个县级市、7个县。总面积为1.55万km2。居民主要有土家、苗、汉、回、瑶等5个民族。总人口260.82万人(2000...
[详细]
《百科知识数据辞典》
字数(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