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临时关押人犯的牢房。班房本为州县衙役办事之处,清...
[详细]
《中国官制大辞典·下卷》
字数(69)
①拘留所或监狱的俗称。...
[详细]
《汉语倒排词典》
字数(32)
1.明清两朝的监狱或拘留所的...
[详细]
《中国历代职官辞典》
字数(41)
又称班馆、卡房、自新所、羁押所、侯质所、知过亭,指清朝地方衙门羁押犯人之处所。清朝,步军统领衙门管辖的监狱很多,其有称作班房、仓、铺等以。班房初为监时看守关押犯人之处,后成为固定的监狱,且从京师向各地发展。通常,衙役奉命拘捕或...
[详细]
《中华法学大辞典·法律史学卷》
字数(373)
门卫人员值班的地方:那丫鬟走入~中,竟没一个人影。(七一...
[详细]
《红楼梦语言词典》
字数(78)
➊ 旧时指衙役值班的地方...
[详细]
《当代汉语词典》
字数(34)
①名门房。官话。明汤显祖《牡丹亭·闹宴》:“原来如此,则怕进见之时,考一首《太...
[详细]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四卷》
字数(108)
又称班馆、卡房,清朝州县羁押轻罪未决人犯、干连佐证的处所。后来成为监狱的代词。班班房,原是三班衙役办事的地方。依古制,中央部院,州县衙门多雇用各种吏役,并有办事值班房。清朝衙门吏役分三班差役(皂、壮、快)、六房书吏(吏、户、礼、...
[详细]
《中国劳改学大辞典》
字数(251)
亦称 “班馆”、“卡房”。清朝羁押轻罪人犯及干连证佐、事主的处所。《清史稿·刑法志》载: “故例有轻罪人犯及干连证佐,准取保候审之文。无如州县惧其延误,每有班馆差带诸名目,胥役藉端虐诈,弊窦丛滋。” 旧时中央部院、州县衙门均雇用...
[详细]
《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
字数(275)
旧时人们称衙门、监狱。这种叫法源于我国明清两代的“三班八房”。自隋唐开始,统治者就在中央设置了“三省六部”来加强与地方政权的联系。到明清两代又从地方性的三十衙县署发展成“三班八房”。所谓“三班”是指皂班、壮班、快班,属于差...
[详细]
《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
字数(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