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问词条 学问文献 生态保护区 相关学问

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详细]

《国土资源实用词典》 字数(91)

指为保障野生动物、植物、地质类型等的生存而设立的保护性区域,这些区域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特殊支持。在一些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可能由政府机构或私人土地所有者(如慈善机构和研究机构等)指定。根据各地法律所给予的保护等级的不同,自然... [详细]

《生态文明建设大辞典·第三册》 字数(482)

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沼泽地消失,土壤干燥并裸露,生态环境变得脆弱。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大大加速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使该地区草地生产... [详细]

《生态文明建设大辞典·第二册》 字数(447)

06—28注记 6月初以来,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启动向下游生态调水工程,通过昌马、双塔、赤金峡三座水库联合调度,已向玉门花海干海子自... [详细]

《甘肃省志·水利志》 字数(198)

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始于2007年6月,到目前已经走过了8个多年头,共在全国各地不同地区和民族设立了18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从设立后的规划编制到实施保护,当然还有边编制规划边保护以及在申...[详细]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下载次数(1238) | 被引次数(3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生态问题逐渐凸显,文化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升,文化生态保护实践也逐步推进。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理念和活态传承等特征而开展的实践工作,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保护理念和方式的重要探索与实践,也是中国在...[详细]

山东师范大学 博士论文 2022年 下载次数(913) | 被引次数(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身授、世代相传下来的一种珍贵的活态文化遗产。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异甚至消亡。这一现象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详细]

中国艺术研究院 博士论文 2012年 下载次数(2365) | 被引次数(18)

源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的安代舞,是内蒙古地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蒙古族民间原生态舞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库伦旗建立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代为核心,对安代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关的自然人文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措施。从我国非物质文化...[详细]

内蒙古民族大学 硕士论文 2022年 下载次数(20) | 被引次数(0)

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就敦煌这座具有悠久历史且当下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城市来说,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城市多样文明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经济发展对传统非物质文化的巨大冲击,敦煌民间文化、传统民...[详细]

燕山大学 硕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317) | 被引次数(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新的学术热点,在此形势下,我国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活态性保护角度出发,建立了国家和省的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借鉴国外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经验,论文以与我国文化生态保护概念接近的生态博物馆、文化线路和国家遗产区域的规划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并...[详细]

东南大学 硕士论文 2017年 下载次数(1061) | 被引次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