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分科名目。分为常科与制举...
[详细]
《中国官制大辞典·下卷》
字数(58)
按事物的性质划分的类别。...
[详细]
《汉语倒排词典》
字数(14)
科举制度下分科取士的名目。唐代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
[详细]
《中国历史辞典·第三册》
字数(87)
科举的分科考试项目。源于汉,定制于唐。汉代选拔官吏,实行察举制,由皇帝制科,依科荐举,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明阴阳灾异、敦厚有行、勇敢知兵法、有道之士、尤异、治剧、考廉、茂材(秀才)十二科,魏晋南北朝大多沿用。隋唐时...
[详细]
《中华法学大辞典·法律史学卷》
字数(342)
教学中按逻辑程序组...
[详细]
《军事大辞海·下》
字数(26)
指隋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选拔官吏的分科名目。唐常举取士之科,据《新唐书·选举志》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这是通常举行的;此外尚有俊士、一史、三史、开元礼...
[详细]
《中华文化辞典》
字数(211)
➊ 事物按性质划分的类别或名目(多...
[详细]
《当代汉语词典》
字数(48)
科举考试名目。唐代取士,分科较细。如清顾炎武《日知录》称:“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
[详细]
《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字数(222)
科举制度开科取士的名目。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 明经又分五经、三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等。因为经又分大经、中经、小经之目,故统称科目。各科考试,内...
[详细]
《中国古代礼俗辞典》
字数(409)
科举制中分科取士的项目。自隋唐至清各有所规定的科目。清顾炎武《日知录·科目》:“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
[详细]
《掌故大辞典》
字数(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