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红寺堡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当地开发建设十多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来自南部山区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正变成现实。然而,由于当地群众几乎全部是移民搬迁而来,在思想认识、宗教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较大,存在着不少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现阶段红寺堡正处于经济大跨...[详细]
宁夏大学 硕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136) | 被引次数(0)
甘肃省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水土丰沃,宜农宜牧,历来成为人口移居的适宜之地。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甘肃中东部干旱地区人口温饱问题,省政府在实施“两西建设”项目、“疏勒河项目”和“九甸峡库区”治理项目时,同时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些项目移民集体安置在酒泉市的金塔县、玉门市...[详细]
燕山大学 硕士论文 2015年
下载次数(62) | 被引次数(3)
伴随着人们经济活动的迅速扩展,地区性的资源耗竭和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加之我国人口规模庞大,人均资源占有较少,且人口与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匀,尤其是人口的巨大压力,使土地肥力下降,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我国西部一些地区,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这引起了政府和公众对...[详细]
兰州大学 硕士论文 2010年
下载次数(696) | 被引次数(20)
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不同的迁移原因、不同的安置方式、不同的移民规模与人口构成及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之下的移民在社会文化适应方面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其文化变迁的形式和内容也复杂多样。20世纪迁入宁夏的汉族移民无论迁入原因、迁入方式、迁入时间以及移民的人口规模与人口构...[详细]
兰州大学 博士论文 2010年
下载次数(2060) | 被引次数(16)
德意志帝国时期的移民迁入政策对其后世近一个世纪的移民迁入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在德国移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德意志帝国时期移民迁入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探讨这一移民迁入政策的内容及特点,进而揭示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德意志帝国时期,是德国由传统农业社...[详细]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论文 2007年
下载次数(285) | 被引次数(2)
香日德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属于生态脆弱区,其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风蚀荒漠化...[详细]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年19期
下载次数(68) | 被引次数(0)
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的跨国移民趋势发生了根本逆转,从典型的移民迁出国转向移民迁入国。然而,德意志帝国缺乏一个统一的国家意义上的移民迁入政策。帝国...[详细]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下载次数(92) | 被引次数(0)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农户可持续生计问题引起各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是政府主导扶贫脱贫的重要形式,对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或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户生计状况进行评估监测对农户实现可持续生计目标意义重大。本文以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理论基...[详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硕士论文 2018年
下载次数(6) | 被引次数(0)
易地扶贫搬迁是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质较差、山地贫瘠、开发受限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分批搬迁到宜居宜业,靠近城镇的地方居住。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搬得出”还要“稳得住”移民在新环境中谋生能力脆弱,如不重视搬迁后移民维持生计的后续...[详细]
贵州大学 硕士论文 2021年
下载次数(0) | 被引次数(0)
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中属于一级类型中的荒漠干旱带生态修复区,其...[详细]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年11期
下载次数(24) | 被引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