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验概况2016年,浙江省籼粳杂交稻粳型区域试验为2组: A组参试组合共10个(不包括对照,下同) ,其中8个新参试组合,2个续试组合; B组参试组合10个,其中4个新参试组合,6个续试组合。生产试验2组:A组参试组合3个;B组参试组合3个。区域试验... [详细]

《2016年浙江省农作物新品种动态》 字数(34511)

为探索粳型亲籼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了解粳型亲籼系杂交新组合的优势表现,为长江流域粳型亲籼系新组合的选育提供依据,2003年和2005年分别用4个不同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15个粳型亲籼系按4×15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遗传设计方式进行试验,考查了每个杂种F_1的株高、穗数、单穗长...[详细]

华中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07年 下载次数(141) | 被引次数(1)

籼粳交是扩大遗传基础和选育突破性品种的重要手段,粳型亲籼系在籼粳交育种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粳型亲籼系指具有籼型花粉不育基因型的粳型品系,1994年由张桂权首次提出,粳型亲籼系培育成不育系并成功组配了籼粳型杂交稻;梳理了粳型亲籼系与广亲和、特异性亲和、籼...[详细]

《广东农业科学》2016年06期 下载次数(127) | 被引次数(0)

为总结黑龙江省香粳型水稻的成功经验,并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香粳型水稻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追溯黑龙江省近5年来审定的香粳型水稻品种遗传系谱,结果表明:供试的水稻...[详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下载次数(192) | 被引次数(2)

培育水稻粳型亲籼系是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实现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促进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一条有效地途径。利用88对SSR标记多态性分...[详细]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下载次数(165) | 被引次数(1)

水稻杂种的不育性是一个复杂的现象。20年来,本实验室一直从事水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共鉴定出6个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或称特异亲和基因座位,其中的5个基因座,S-a、S-b、S-c、S-d和S-e已完成分子定位...[详细]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下载次数(398) | 被引次数(29)

培育粳型亲籼系可能是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研究了待测粳型亲籼系与籼稻杂交的F1杂种优势 .试验表明 ,第一 ,粳型亲籼系G30 0 5 4 1与籼稻杂交 ,其F1...[详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下载次数(134) | 被引次数(7)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作为超高产杂交水稻的强优恢复系...[详细]

《杂交水稻》1999年06期 下载次数(246) | 被引次数(54)

对水稻粳型亲籼系的应用价值及其选育体系进行了讨论。认为:1 .粳型亲籼系与籼稻杂交是利用籼粳交F1 杂种优势和培育籼粳交纯系品种的有效途径;2 .粳型亲籼系应有较多的粳型性状,与籼稻的亲和力高、配合力好,产量高,抗性好,适...[详细]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下载次数(86) | 被引次数(3)

水稻胚乳中产生的贮藏淀粉是决定稻米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近些年来关于淀粉的研究也一直是水稻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为止,淀粉的生物合成基因及其调控基因得到了广泛的报道,且一些基因已经用于稻米品质改良,例如Wx基因和SSⅡa,但是淀粉的合成及其调控机制十分复杂,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因...[详细]

南京农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59) | 被引次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