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缺血引起的损伤主要包括二个不同的阶段,一是缺血、缺氧本身对组织的损害,二是血流恢复期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的损害,后者称为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期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氧自由基、氢氧根离子和过...
[详细]
《协和医学词典》
字数(292)
器官缺血后,灌注的恢复可能会加重器官损伤。当前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器官功能障碍的发展是因再灌注而引起,其中部分是直接引起实质细胞的损伤。然而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再灌注早期血管内中性粒细胞的增加及同时释放的氧化剂及其他损伤因子起了...
[详细]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下卷》
字数(3215)
全脑缺血所导致的脑部病变,一般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
[详细]
《麻醉科住院医师800问》
字数(118)
(一)钙通道概述钙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细胞和体液中,对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钙不仅参与神经传导、递质释放、细胞分泌等短期过程,也参与细胞分化、增生等过程,影响着诸如神经元生长、轴突延长和突触强度变化等生理过程。钙稳态...
[详细]
《神经外科麻醉与脑保护》
字数(7837)
①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或手术取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和组织间隙水肿→水肿严重者→肌肉筋膜腔室压力升高→骨筋膜...
[详细]
《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临床知识手册》
字数(172)
【模型机理】 研究证明,当肢体离断、骨髓筋膜室综合征等因素造成肢体缺血时,突然的血液再灌注常加重缺血后组织的功能障碍,甚至导致细胞坏死。所以临床上即使成功地恢复了肢体的血液循环仍存在较高的截肢率,因此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详细]
《比较医学·下册》
字数(1147)
Jennings于1960年首先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即缺血器官、组织重新获得血液供应,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了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这...
[详细]
《肝脏微循环与慢性肝病》
字数(222)
[摘要] 目的 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并观察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2h后进行再灌注3 d,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神经缺失评分观察大鼠的行...
[详细]
《生理学科研与教学探讨》
字数(7013)
[摘要] 目的 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并观察大脑皮质细胞色素C(CytC)与Bax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2h后进行再灌注3d,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神经缺失评分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
[详细]
《生理学科研与教学探讨》
字数(8033)
心肌血液供应完全中断,持续严重缺血一定时间后突然或逐渐恢复心肌再灌注时,心肌损伤反而加重,诱发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前,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可能是影响再灌注心律失常二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动物实验缺血持续20~30 min,再灌...
[详细]
《心电图学·上卷》
字数(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