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乐森1929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贵州郎岱西南22.5 km处的茅口河西岸(东经105°20′,北纬26°10′)。【沿革】乐氏命名时称茅口灰岩,由下部浅灰色灰岩和上部富含化石的黑色致密灰岩组成,在其信手剖面图上,茅口灰岩包括剖面...
[详细]
《中国地层典·二叠系》
字数(4527)
原称“茅口灰岩”,早二迭世晚期地层。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贵州六枝县郎岱镇附近的茅口河两岸出露的地层,故名。分布于华南、西南一带,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灰白色块状纯灰岩为主,厚40—450米。按岩性及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四段:①眼球状构造页...
[详细]
《地学辞典》
字数(338)
06-52-0806 P1【命名】乐森,1929年,贵州南部地质矿产。(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第12号)。原称茅口层或茅口希瓦格灰岩。 【选层型】贵州郎岱洒志下二叠统剖面。肖伟民、王洪第等,1986,贵州南部早二叠世地层及其古生物...
[详细]
《中国岩石地层辞典》
字数(348)
茅口组主要分布于桂西、桂中和桂南地区,化石丰富,是二叠纪有孔虫动物发展的一个全盛时期,如Climacammina,Cribrogenerina,Globival vulina,Geinitzina,Nodosaria和Pachyphloia等都异常丰富,主要分子有Glomospira latispiralis,Globivalvu...
[详细]
《广西常见化石图鉴·上册》
字数(281)
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以灰岩储层为主,在局部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效果。由于钻井资料的短缺,对川西北茅口组沉积相分布及演化缺乏明确认识,导致对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足,并影响了后续的油气勘探。为阐明茅口组储层的发育规律,利用钻测井及地震资料,通过将宏观与微...[详细]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2年04期
下载次数(384) | 被引次数(0)
前人常利用储层的"暗点""亮点"技术,预测茅口组岩溶储层和指导勘探布井,但在实际生产中,"暗点""亮点"特征受岩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为了明确四川盆地XC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发育特征,文中利用XC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茅口组...[详细]
《断块油气田》2021年02期
下载次数(150) | 被引次数(7)
川南YJ向斜区YJ2井在茅口组钻遇石灰岩岩溶储层,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日产量为58.8×10~4m~3,展现出川南向斜区茅口组岩溶储层巨大的勘探潜力。文中基于YJ向斜区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和典...[详细]
《断块油气田》2021年03期
下载次数(222) | 被引次数(8)
四川盆地广泛发育岩溶缝洞型储层。为恢复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等研究,并对全盆地茅口组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和对比,通过井震结合、残厚法和印模法精细刻画了茅口组岩溶古地貌特征。结果表明:(1)茅口组整体具有"西高东低"的岩溶古地貌形态,由西向东可划分...[详细]
《岩性油气藏》2020年03期
下载次数(870) | 被引次数(14)
针对川东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具有岩溶发育规模小、裂缝充填多等特点,提出了一套川东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预测方法。首先分析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地质特征,其次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提高分辨率处理,细化分析茅口组内部反射特征,再利用正演模拟,建立茅口组岩溶储层地震响应模式,最后利用地震属性分析、分频...[详细]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0年03期
下载次数(501) | 被引次数(6)
为进一步明确川东地区茅口组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综合利用茅口组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茅口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地区茅口组天然气以甲烷为主,非烃组分较少,干燥系数普遍高于0. 99,属于典型的干气;茅口组天然气的δ~(13)C_1和δ~(13)C_2值分...[详细]
《特种油气藏》2019年02期
下载次数(548) | 被引次数(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