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为常用的一种书体,唐张怀瓘定义为“不真不草,是曰‘行书’。清宋曹曰:“所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一般认为行书起于东汉刘德升。行书是楷书的速写,笔势比...
[详细]
《中华文明实录》
字数(551)
书法之一种。钱文所见始于北宋·太宗“淳化元宝”钱。至道、元丰、...
[详细]
《钱币学词汇简释》
字数(84)
汉字的一种字体,比草书规整,比楷书有气势。...
[详细]
《汉语倒排词典》
字数(23)
①汉字字体的一种。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
[详细]
《简明古籍整理辞典》
字数(88)
为补救楷书的不便书写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一种字体,笔势不象草书那...
[详细]
《中国古典文艺实用辞典》
字数(88)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始于东汉,通行至今。它是为补救楷书的不便书写和草...
[详细]
《简明美术词典》
字数(100)
汉字书体的一种。东汉末年继草书、楷书后出现,至今流行。用笔较楷书流动,结...
[详细]
《文艺创作知识辞典》
字数(93)
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
[详细]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
字数(42)
行书者,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务从简易,相间流行...
[详细]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
字数(84)
盖行书作于后汉刘德升,魏锺繇亦善作行书,所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
[详细]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
字数(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