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民族自治地方。简称“藏”。1965年9月1日成立。西藏于元代正式归入中国版图。1951年5月和平解放。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北临新疆,东北靠青海,东连四川,东南界云南,南部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接壤。面积122.8万平方...
[详细]
《民族知识辞典》
字数(736)
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简称“藏”,1965年9月9日建立。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全区均处于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北以昆仑山、唐古拉山为界,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隔金沙江与...
[详细]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字数(2480)
中国西南边疆藏族聚居的省区。辖那曲、昌都、山南、日喀则、阿里、林芝6个地区、拉萨1个地级市、日喀则1个县级市、76个县。总面积120.1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8,仅次于新疆,居第2位。总人口262万(2000),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低...
[详细]
《中国体育百科全书》
字数(1779)
简称“藏”。1965年9月9日建立。在我国西南部。西、南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接壤。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89.23万多(1982)。居民以藏族最多,占94.4%,还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民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拉萨市。古为羌、戎地...
[详细]
《民族词典》
字数(979)
简称藏。位于西南边疆,北部与新疆、青海为邻,东连四川,东南接云南,南面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五国交界。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12万,(1988年),大部为藏族,其余为汉、门巴、回等民族。西藏是青藏高原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
[详细]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地理卷》
字数(1695)
简称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东经78°25′至99°06′,北纬26°44′至36°32′。东与四川、云南毗邻,南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接壤。西邻克什米尔,北界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境为高大山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
[详细]
《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地理卷》
字数(1137)
简称藏,位于我国西南边疆,地处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接壤,西邻克什米尔。边界长3800多公里。面积124.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1/8。人口200多万,藏族人口占95%以上。藏北为高原,占自治区面积2/3;藏南...
[详细]
《长江大辞典》
字数(634)
简称“藏”。1965年9月9日建立。在我国西南部。西、南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接壤。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89.23万。居民以藏族最多,占94.4%。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拉萨市。古为羌、戎之地。清代分为卫(前藏)、藏(后藏)、阿里...
[详细]
《国情教育大辞典》
字数(724)
简称“藏”。在中国西南部。首府拉萨。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人口212万(1988年),90%以上是藏族。古为羌、戎地,唐、宋为吐蕃地,元为宣政院所辖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地。明为乌思藏、朵甘二都指挥使司及阐化、辅教等王地。...
[详细]
《中国百科大辞典》
字数(549)
位于我国西南部。北界昆仑山、唐古拉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比邻,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界喜马拉雅山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等国接壤。面积120余万平方公里。自治区下辖6个地区(昌都地区、日喀则地...
[详细]
《藏族大辞典》
字数(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