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上半年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9196户,投资总额288.20亿美元,注册资本154.30亿美元,其中外方认缴出资额1...[详细]
《工商行政管理》1998年16期
下载次数(10) | 被引次数(0)
2014年3月起,我国全面放开股东认缴出资期限,该制度具有激发投资者热情、促进市场竞争活力、发挥补充融资作用等优势。但是,随之而来的弊端应不容忽视,例如股东策略性地运用认缴资本制度,设定高额注册资本以取得交易相对人之信赖,在公司无法清偿债务时又以股东出资认缴期限尚未届满抗辩;除此...[详细]
华东政法大学 硕士论文 2020年
下载次数(808) | 被引次数(5)
本报讯(记者 罗源源)2013年至今已累计关停1341家一般制造业企业;今年1-11月,全市完成调整疏解商品...[详细]
首都建设报 2016-12-09
下载次数(3) | 被引次数(0)
一夜之间,身份被冒用的离职员工成了原公司的股东。直到个人账户被法院查封,才发现自己已成为被执行人。诉...[详细]
检察日报 2022-10-12
下载次数(0) | 被引次数(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随着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详细]
法制日报 2020-05-17
下载次数(2) | 被引次数(0)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通过将严重扰乱公司经营和治理的股东驱逐出公司,来维持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特性,在化解公司内部矛盾、修复股东间信任裂痕、破解公司僵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德国、美国等域外国家早已根据本国法律特点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规范。然而我国《公司法》历经三次重大改革,...[详细]
吉林大学 硕士论文 2019年
下载次数(196) | 被引次数(1)
从商业实践的视角观察公司法资本制度的逻辑与演进,有助于理解全球性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不同路径以及我国2013年改革的争议。法律对公司资本的约束起源于描述股东出资设立公司的过程,揭示资合公司的起点与治理架构的基点。公司实体的持续存在催生了"资本维持"的初始观念,"有限责任"的外部性则...[详细]
《法学研究》2014年05期
下载次数(13219) | 被引次数(470)
《公司法》修改后,公司的信用基础在法律层面由资本信用向资产信用进行了转变,认缴制的实...[详细]
《商场现代化》2015年13期
下载次数(115) | 被引次数(0)
我国2014年3月1日实施的《公司法》原则性取消了最低资本限额及出资期限,实现了公司资本形成制度从部分认缴制向完全认缴制的全...[详细]
《管理观察》2017年02期
下载次数(288) | 被引次数(3)